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陪伴式”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28 13:29

  本文关键词:“陪伴式”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模式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变迁 青少年需求 家庭功能 陪伴式模式 SWOT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文化急剧变化的现代化阶段,传统的家庭结构、功能、权力、亲子关系等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青少年在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在精神层面,对家庭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渴望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期望父母以宽容、接纳的态度与他们沟通,希望得到父母精神层次的关心。而社会的变迁给家庭带来了新的压力,如婚姻危机、亲子冲突,特别是现代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如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隔代抚养等不能满足青少年的发展需求,损害了青少年当前和长远的福利水平。在这种背景下,“陪伴式”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模式应运而生。在青少年积极发展理论的指导下,“陪伴式”模式从家庭和青少年两个方面入手,缓解家庭压力,满足青少年需求。最后,通过对“陪伴式”模式进行SWOT分析,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以期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社会变迁 青少年需求 家庭功能 陪伴式模式 SWOT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一、导论11-18
  • (一) 研究源起与意义11-13
  • 1. 研究源起11-12
  • 2. 意义12-13
  • (二) 文献综述13-16
  • 1. 家庭变迁13-14
  • 2. 青少年需求14-15
  • 3. 社会工作实务15-16
  • (三)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6-18
  • 1. 研究方法16
  • 2. 技术路线16-18
  • 二、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家庭变迁18-21
  • (一) 家庭权力18
  • (二) 亲子关系18-19
  • (三) 家庭结构19
  • (四) 家庭功能19-21
  • 三、社会变迁下的青少年需求分析21-28
  • (一) 青少年的定义及特点21-22
  • 1. 青少年的定义21
  • 2. 青少年的特点21-22
  • 3.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22
  • (二) 青少年的现实需求22-24
  • 1. 物质方面的需求23
  • 2. 精神方面的需求23
  • 3. 社会方面的需求23-24
  • (三) 现代青少年的家庭需求24-28
  • 1. 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24-26
  • 2. 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家庭需求26-28
  • 四、社会变迁下的家庭需求分析28-40
  • (一) 理论视角:新社会风险视角28-29
  • (二) 现代家庭风险29-34
  • 1. 婚姻危机29-30
  • 2. 亲子冲突30-34
  • (三) 现代家庭教育功能弱化34-40
  • 1. 家长存在教育误区34-37
  • 2. 隔代抚养37-38
  • 3. 家庭教育责任的转移38
  • 4. 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38-40
  • 五、“陪伴式”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模式40-49
  • (一) “陪伴式模式”的理论基础40-42
  • 1. PYD的定义及理念40-41
  • 2. PYD的发展目标41
  • 3. PYD的指导原则41-42
  • 4. PYD对陪伴式模式的指导意义42
  • (二) “陪伴式”模式的内容42-49
  • 1. 针对家庭42-44
  • 2. 针对青少年44-49
  • 六、“陪伴式”模式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49-54
  • (一) 优势(Strengths)49-50
  • 1. 国家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发展49
  • 2. 高校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社会工作人才49-50
  • 3. 社会工作的非盈利性50
  • (二) 劣势(Weaknesses)50-51
  • 1. 社会工作专业社会认同度不高50
  • 2. “陪伴式”模式不完善50-51
  • (三) 机会(Opportunities)51-52
  • 1.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化51
  • 2. 社区居民疏离51-52
  • (四) 威胁(Threats)52
  • 1. 各类专业培训机构52
  • 2. 社区“四点钟学校”52
  • (五) 发展对策52-54
  • 1. 针对自身劣势53
  • 2. 针对威胁53-54
  • 总结54-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录:个案访谈提纲60-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善华;;中国当代城市家庭变迁与家庭凝聚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秀兰;;整合家庭与社区福利资源提升北京市民家庭福利水平[J];北京观察;2010年03期

3 方芳;;历奇:一种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初探[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关迪;;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误区和发展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王红艳;王洋;;论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黄伟才;;青少年社会化的挑战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7 唐斌;转型期的家庭变迁与青少年违法犯罪[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8 吕红平;;推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必要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张秀兰;方黎明;王文君;;城市家庭福利需求压力和社区福利供给体系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10 袁桂平;刘春志;;青少年亲子沟通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建英;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家庭教育浅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08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08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5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