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个案工作对流动儿童学业适应问题的介入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17-11-05 02:12

  本文关键词:个案工作对流动儿童学业适应问题的介入策略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个案工作 流动儿童 学业适应 介入策略


【摘要】:中国社会转型进入加速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举家迁徙”让许多儿童青少年流入城市。根据以往研究表明,流动儿童进入城市会面临城市学业适应问题,如果流动儿童不能在学业方面很好地适应城市教育环境,那么就很可能面临在进一步升学过程中无法进入教学资源相对好的初中,也面临失学或辍学,如果流动儿童过早进入社会,就更容易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工作者介入流动儿童学业适应问题,探索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有效的介入策略使他们更好融入和适应城市生活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者将文献研究、个案实务研究两种方法相结合,以一名研究者和社会工作实务者的身份,选择一名在学业适应问题方面比较突出的流动儿童,以系统理论、叙事理论、双向互动理论为指导,运用个案工作方法,针对其学业适应问题,分别从系统视角下、叙事视角下、双向互动视角下对其学业适应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介入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个案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学业适应问题的可行和有效的介入策略。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系统视角下流动儿童学业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流动儿童与其环境各系统之间互动中出现了障碍,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就是通过对各个生活系统中在具体生活情境下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运用各个系统中的能力和资源,改善流动儿童与各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增强与他人的社会支持关系的同时提高自身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从而很好地解决自己在学业适应方面面临的问题。 第二、在叙事视角下流动儿童学业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流动儿童根据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来形塑自我的认知和生活意义,而这种认知和意义组成的生活故事与主导文化产生不一致和矛盾,而导致了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问题,最终影响其学业适应。具体的个案解决策略就是在对生活故事中问题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问题外化,促使流动儿童参与到特定的积极的意义建构中去,重构自己的生活故事,.从而赋予其对生活一定程度的控制感,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业中。 第三、在双向互动视角下流动儿童学业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流动儿童不能很好地应对与周围他人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的失调,从而导致了学业适应困难。具体的介入策略就是引导和促使流动儿童承认生活的多元性,理解差异和冲突,促进流动儿童与周围他人积极的沟通和交流,维持系统关系的平衡发展,鼓励其将自己的要求和选择付诸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6;C91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杨;方晓义;蔡蓉;吴杨;张耀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汤夺先;;试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特点[J];公安研究;2007年12期

3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追踪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梁子浪;王毅杰;;流动儿童城市印象研究——以63份访谈资料为主要参照[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吴新慧;;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状态分析——基于杭州的实证调查[J];经济论坛;2009年15期

6 胡进;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11期

7 佘凌,罗国芬;流动人口子女及其教育:概念的辨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何雪松;;迈向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建设[J];江海学刊;2012年04期

9 陈黎;;流动儿童“自我”概念形成中的利弊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11期

10 唐有财;;流动儿童的城市融人——基于北京、广州、成都三城市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1142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42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d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