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马克思休闲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11-21 23:1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休闲思想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自由时间 休闲 理论品质


【摘要】:马克思一生中没有直接研究休闲思想,对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主要是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描绘未来理想社会论述中解读和指认。马克思把休闲看成是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把缩短工作日、增加工作时间当作是建立自由王国的根本条件。我们从马克思间接对休闲的论述中,阐述了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理论品质。
【作者单位】: 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一生中没有专门直接自觉研究休闲问题,他的休闲思想主要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阐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有关理论中论及的,是把它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状态和为了理想社会的可能或者是应该的状态来论述的。因此,马克思没有明确使用休闲一词,而是更多的使用自由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静;;马克思的自由时间范畴及其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3期

2 刘先春;关海宽;;马克思休闲思想的价值规定和休闲的现实探析[J];学术论坛;2009年12期

3 文海鸿;;马克思视野中的自由时间与空闲时间[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张永红;曾长秋;;马克思“自由”意蕴中的休闲思想[J];河北学刊;2008年03期

5 王燕;;技术进步与马克思乐观的人道主义[J];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4期

6 胡绪明;;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永红;;休闲文化观:基于马克思理论视角的解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田启波;黄月细;;解读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J];江汉论坛;2006年12期

9 刘新刚;盛卫国;;关于马克思自由时间范畴的思考——兼与余静教授商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12期

10 李金霞;;马克思的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现实意义[J];学理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达远;;不能把“公众所有制”纳入马克思的思想体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蔡秀玲;;马克思的“中间阶层”思想与改革开放后中国“中间阶层”研究[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滨;;马克思的报刊使命观[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枫;;马克思头像银币的解读[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5 谢永萍;;论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途径[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6 汤润千;;关于第一国际成立大会的几个问题[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7 邹东涛;;马克思的竞争理论之我见[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郑必清;;论马克思的自由时间与财富的思想[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10 张时卢;王勇;;马克思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论述与现实示范[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平;像马克思那样办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汪嘉波;马克思缘何再受西方青睐[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田晓玲;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世界的方法[N];文汇报;2008年

4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何中华;一个新的“格式塔”转变的来临[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E线图情;马克思纪念图书馆迎来75岁生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罗骞;时代呼唤马克思的在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萧灼基;我写马克思传记的一点新尝试[N];北京日报;2009年

8 庞卓恒;马克思何以变成了贝尔尼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克拉克、福斯特: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生态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牛苏林;马克思宗教理解的一个重要论断[N];中国民族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4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6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永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D];苏州大学;2004年

9 王志军;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5年

10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向东;休闲与人的价值实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志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4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5 宋强玲;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爱国;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看全球化[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李业锟;《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汪涛;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s,

本文编号:1212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12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9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