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角色
发布时间:2017-11-22 13:12
本文关键词:论电视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角色
【摘要】:在中国风起云涌的现代化大浪潮下,一群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的孩子被留守在了农村。亲情、教育、安全等缺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引入忧思。成长是在交流互动中完成的,传播学应当对此给予关切。其中,电视是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媒介。 本文的经验数据采集自安徽省金寨县燕子河镇。安徽省历来是我国劳务输出的大省之一,而金寨县又是安徽的劳务输出大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燕子河的部分青壮劳力开始外出打工。最多时,超过80%的青壮劳力在外打工,留守儿童问题变得逐渐突出。电视是当地留守儿童所接触到的主要大众媒介,燕子河镇是研究电视与儿童关系的绝好地区。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对媒介的需要便是交流,除了交流,他们不使用媒介来做其他用途。他们的问题都在日常生活中。本文跳出狭隘的效果研究的束缚,采用符号互动论的研究框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同时以定量的研究加以佐证,讨论留守儿童交流的具体形态和隐含的原因,特别是电视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对本研究的留守儿童来说,社会化现状为他们提供了文化结构和解码框架,也因此他们具有不同的理解与收视效果。在社会和文化领域内,人际交往被看作是人们进行意义建构、文化分类、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因此本文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出发,从家庭、同辈群体、陌生人、亲身体验的维度来论述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状。 研究进一步发现留守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电视受众,是带着自觉意识去收看电视的,他们在使用电视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少积极的自我认同,他们能够自觉地利用电视来抚慰孤单、汲取知识。电视在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建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等方面扮演了积极角色。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找乐、社会交往、自我安慰与陪伴、扩宽知识面、励志,在电视中寻找生活上的榜样、塑造价值观。 同时,研究还发现,留守儿童的人际传播、亲身体验与电视之间,呈现一个流动的形态,是一个相互建构的过程。一方面电视所传播的内容影响着留守儿童的人际传播,另一方面人际传播和亲身体验帮助留守儿童找到了他们独特的与电视节目进行“协商”的方式,留守儿童以其特有的类型解读、卷入甚至自我防御来与电视对话。他们将电视节目的回声带进自己的生活,同时又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回声来解读电视。 我们无须回避电视的一些被认为的不良影响,但是那只是问题的表象。背后的原因在于留守儿童电视收视缺乏有效引导。在留守现状不能寻求到立即性的解决时,作为一个改善留守儿童社会化的现有条件,电视的积极作用应当被充分调动,不良影响应被有效规避。这就迫切需要父母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收视引导和电视素养教育,以及各方给予社会支持。只有这样,在可预见的未来,面对互联网等新媒体大潮席卷的时侯,留守儿童的老师父母们才不会慌张失措,留守儿童才能够从容应对。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20;C91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翼青;何乔;;传播与城市的想象——以燕子河镇儿童为例[J];当代传播;2010年05期
2 杨靖;黄京华;;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四级阶梯的构建与实践路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蔡骐;传播研究范式与中国传播学的发展[J];国际新闻界;2005年04期
4 金磊;;农村留守儿童的司法保护机制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陈超伟;李书敏;李校京;;禹州市文殊镇农村5岁以下留守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6 段成荣;吴丽丽;;留守儿童的一些新情况[J];红旗文稿;2008年07期
7 郭金峰;宁锦歌;;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8 李斌强;赵鹏程;;和谐社会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01期
9 杨梅;;从需要层次理论谈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10 李远煦;万荣根;;电视媒介对农民工子女交往教育的影响研究[J];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214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1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