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对高愤怒特质未成年犯心理矫正的介入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组工作对高愤怒特质未成年犯心理矫正的介入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其中未成年犯人数逐年增多,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危害。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犯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自我认识不足,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容易冲动,尤其是高愤怒特质的未成年犯更容易对模糊情境做出敌意的判断,采取敌意的行为,他们更多的体验愤怒情绪。对他们的正确引导能够减少他们愤怒情绪的体验频率,减少攻击行为,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加上他们的可塑性强,经引导后他们更容易意识到自身所犯的错误,重新树立新的价值观和合理的行为,更好的完成再社会化。对未成年犯矫正的研究多围绕社区矫正方面,主张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进行社区矫正;也有研究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下设计团体方案。本文以某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未成年犯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个性调查问卷对634名未成年犯普遍施测,筛选出测验分数前10%的高愤怒情绪未成年犯32名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小组工作角度出发,在认知行为理论、优势视角以及镜中我理论的指导下根据高愤怒特质未成年犯的特点设计小组工作方案,采用示范、角色扮演、认知重建、放松训练等方法对未成年犯进行沟通训练、情绪和行为管理。活动结束后通过对单元活动过程的评估、组员对活动满意度的评估、前后测问卷结果的对比以及跟踪评估等方式了解活动的效果,得出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在以高愤怒特质未成年犯为对象的小组工作活动中,通过九期的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组员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晰。二是组员通过运用合理的表达方式与管教民警、同改的关系往好的方向发展。三是组员的愤怒内部表达明显得到改善,不再将自已的愤怒情绪压抑在心理,而是寻求合理的表达和宣泄,这有助于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同时,在开展介入矫正过程中总结了几点不足。一是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未成年犯心理矫正没有与其他社会工作方法相配合。二是小组工作方法介入未成年犯心理矫正时没有做好需求评估。三是小组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不清。四是小组工作在介入过程中没有考虑组员的特殊性。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6;D66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世恩;二十一世纪我国未成年犯改造工作发展的探索[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2期
2 田生有;“位退”未敢忘忧国——张邦应帮教未成年犯二三事[J];政府法制;2005年17期
3 王顺安,甄宏;试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项目体系之构建[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1期
4 石先广;;对未成年犯应实施有针对性的社区矫正[J];人民调解;2005年09期
5 沈峰;;不能让未成年犯现身说法[J];公民导刊;2005年05期
6 洪勇强;;论未成年犯网络信息化教育的实践[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7 莫晓宇;蒋潇锋;;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体系的完善[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8 张亚平;;论未成年犯缓刑考察制度之完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张雪筠;;未成年犯的职业生活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4期
10 孟红;;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中的法律主体研究[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万标;;浅议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王长征;李康熙;;“严打”以来新收未成年犯的特点及改造对策[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3 白汝芬;欧阳仑;常俊红;王东娥;;全日制教学对14—16周岁未成年犯的行为矫正[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孙丰堂;;带“走错路的孩子”回家——Y市未成年犯缓刑适用实证研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5 朱海;白学军;;未成年犯与中学生抑制控制能力的比较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王长征;;努力开创少管工作人权保障的新局面[A];中国监狱人权保障——全国监狱人权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权;;对焦虑、抑郁倾向未成年犯的心理治疗报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江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课题组;卢志民;唐江伟;宋园华;;创新未成年犯教育改造模式 努力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把关爱送给未成年犯——“五老”为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犯奉献余热[A];第十七次全国部分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研讨会材料汇编[C];2009年
10 唐志科;潘菲;;对社区矫正中未成年犯的心理矫治工作探析——以上海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为例[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明;湖南未成年犯有了义务教育课堂[N];法制日报;2007年
2 范静;北京海淀少年庭法官回访未成年犯[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韩岩;我省67名未成年犯获劳动技能等级证书[N];陕西日报;2008年
4 汪飞;让未成年犯走进“改革开放30年”[N];江苏法制报;2009年
5 记者 陈伟;山西首个未成年犯教育感化挽救基地成立[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记者 曹秀娟;305名未成年犯获减刑假释[N];山西日报;2009年
7 谷萍;寻找“失踪”的未成年犯[N];检察日报;2004年
8 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 林筱发;点燃未成年犯的希望之灯[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庞莹;艺术矫治 开启未成年犯新人生[N];四川日报;2013年
10 张学林 记者 查小高;两成未成年犯来自不完整家庭[N];云南法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永勤;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涛;论我国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D];湖南大学;2008年
2 曲学森;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李莉;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探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明;未成年犯心理社会能力特征及其干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壤;异地户籍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6 汪铁柱;未成年犯缓刑适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7 黄海燕;我国未成年犯缓刑制度构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8 宋丹丹;未成年犯的人权保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闫辉;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D];上海大学;2015年
10 施海辞;我国未成年犯的隐私权保障[D];广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14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1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