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清代女教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8 22:19

  本文关键词:清代女教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女教书 女子教育


【摘要】:中国传统女教书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到清代达到鼎盛。清代女教书数量众多,《四库全书总目》、《清史稿·艺文志》、《中国丛书综录》、《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等目录学著作著录的清代女教书有四十多种,且形式多样,有义理类、传记类、综合类等,适用于社会各阶层的女性,而且随着印刷业的发展以及女教书的大众化、通俗化,女教书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对女子以及家庭、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女教书的主要思想仍是围绕传统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男外女内、从一而终等方面展开的,其内容涉及女子人生的方方面面:在家“为女”时,要修习女德、孝顺父母、和睦家人、守贞避嫌;出嫁“为妇”,则要孝敬公婆、敬事丈夫、和睦妯娌、勤俭持家;妊娠“为母”后,则要悉心教导子女。而清末随着西方新思想的涌入以及民族危机的加深,妇女解放思潮日益高涨,在这一形势下,一些女教书也顺应潮流对其思想内容进行局部调整,出现一些新思想,如兴办女学、夫妻平权等,但这些女教书对女子的角色定位仍旧是传统的“贤妻良母”。 清代女教书在思想理论方面并无多大创新,大多是对前代女教书思想内容的重复与整合,或者选取前代一些经典女教书合刊成书,呈现出明显的集大成的特点;同时,为了将女教书的教化思想贯彻到民间社会,清代女教书,尤其是清代中后期的一些女教书,在语言表达、形式体裁上更为大众化、通俗化。 女教书旨在培养符合封建礼法规范的贤女、贤妇、贤母,以达到凝聚家庭、稳定社会的目的。清代女教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发挥了稳定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但因为明清之时贞洁观念的宗教化,清代女教书对“贞操节烈”的提倡无疑成了残害妇女的帮凶。因此一度被视为禁锢妇女的镣铐、封建礼教的遗毒。清代女教书中虽有不少糟粕性的东西,但亦有不少思想内容在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如孝敬父母、夫妻相携、慎教子女等,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扬光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49;C913.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梦婉;;魏晋时期女子教育的典型性及其影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2期

2 马文华;;民国时期的新疆女子教育[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3 安广禄;;祖孙三代同求学[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6年03期

4 王蓉;;汉代文化传播方式与女子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邢微;;浅析民国前期女子教育发展动因[J];学理论;2011年02期

6 孙玫璐;从《镜花缘》看李汝珍的女子教育理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1期

7 杨红辉,黄正泉;论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J];船山学刊;2004年02期

8 赵跟喜;;敦煌唐宋时期的女子教育初探[J];敦煌研究;2006年02期

9 方晓珍;;清末安庆社会变革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武海明;李Oz宁;;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探析[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广芬;;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看当今的女子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2 阎广芬;;中外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刘淼水;;近代梅州客家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4 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5 宋海兵;;试析中国教会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6 石阳;;青岛教会女校的发展历程及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7 聂会会;许艳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女性参与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8 高惠蓉;单中惠;;试论美国大学自由教育现代化对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何亮;;近代维新先驱陈炽的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熊贤君;;经元善的女子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钟兰花;我市成立女子教育培训基地[N];绍兴日报;2007年

2 贾增妍;古代的“女学”[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走向独立[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凌一;现代女子教育研究的新突破[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石爱忠;如此女子特色教育[N];中国妇女报;2005年

6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张敬婕;90年回望,其路修远[N];中国妇女报;2009年

7 ;培育女界英才 建设一流女校[N];无锡日报;2006年

8 本刊记者 杨巧艳;昆明二十八中“春蕾”再创佳绩[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9 黄巧波 (中山市档案局编研科副科长 副研究馆员 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清末民初香山兴办县立女子学校[N];中山日报;2007年

10 刘晶晶;苏州“淑女班”的西化淑女教育[N];中国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惠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万琼华;近代女子教育思潮与女性主体身份建构[D];湖南大学;2007年

3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丽娟;清末女性才德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唐欣玉;被建构的西方女杰[D];复旦大学;2008年

6 程亚丽;从晚清到五四:女性身体的现代想象、建构与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文娟;五四文学中的女子问题叙事[D];吉林大学;2008年

8 姜丽静;历史的背影:一代女知识分子的教育记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学军;我国近代中学组织结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兰英;教会女子大学在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晓飞;清代女教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爱勇;抗战前十年的华北女子教育[D];河南大学;2010年

3 邓文博;唐宋女子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秦奋;清朝晚期至民国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京;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女子教育[D];河北大学;2009年

6 刘佳佳;明清女子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谢倩;汉代女子教育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张会霞;清末女子教育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晓庆;倡导与力行—近代欧美留学生女子教育观及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赵红;唐代女教书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35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35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8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