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28 23:00

  本文关键词: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动画片 儿童社会化 大众媒介社会化理论 媒介效果 影响途径


【摘要】:本文在对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首先将动画片定义为那些通过逐格拍摄手法赋予图画动感的影片,将儿童社会化定义为儿童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发展自身社会性内容的过程,并论述了两者的相关性。然后,在重庆地区小学4~6年级进行了关于儿童动画片使用模型,儿童的动画片模仿行为,动画片对儿童职业价值观、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四个方面的实证研究,摆脱了社会化正面研究的思辨模式。最后,本文运用大众媒介的社会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解释实证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背后的本质和规律。由此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动画片能够影响儿童的社会化。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儿童大量的使用动画片,并存在动画片模仿行为,部分儿童的职业价值观受到动画片的直接影响,且动画片中存在着对性别角色的定型化。大众媒介社会化理论认为,这些能够说明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动画片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两个基本路径。一是儿童在接触、使用客观存在的动画片的基础上,通过儿童社会化的心理机制,促成其社会性内容的暂时性发展,从而实现社会化,这时形成的社会性内容——行为、态度、观念、道德、品格、个性等是短期的、暂时的。二是儿童在接触、使用客观存在的动画片的基础上,通过儿童社会化的心理机制,促成其社会性内容的发展,通过其它强化因素,巩固该过程,最终实现长期社会化。从理论上讲,第二种社会化的路径较第一种而言更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研究还发现,动画片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系统对儿童的影响。 第三,为业界动画片制作带来启示。研究结论显示,娱乐性越强的动画片越能引发儿童的关注,正面的、主要的男性角色更容易引起儿童的认同,拥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更容易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及国产动画片和动画形象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要让动画片在儿童社会化道路上更好的发挥其引导作用,动画片制作过程中应该注重动画内容的娱乐性,注重细节和对正面角色的塑造,同时也要注重动画片的社会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54;C91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段成静,路晨;大众媒介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王兴东;发展儿童电影是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重要工程[J];当代电影;1991年06期

3 陈伙平,吴振东;试论儿童电视美术片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向功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卜卫;大众传媒与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J];青年研究;1997年02期

5 黄会林;杨越明;董宁宁;崔莉;张雨茗;李晓燕;;2008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黄会林;杨越明;董宁宁;崔莉;张雨茗;李晓燕;;2008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张杰;儿童社会化发展模式初探[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年03期

8 罗盛希;电视与人的社会化[J];学术交流;1990年02期



本文编号:1235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35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a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