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本文关键词: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摘要】:儿童作为家庭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应当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与关注。但是,根据近年来的公开报道,儿童受虐事件,特别是儿童遭受家庭暴力侵害事件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其危害程度也越来越强烈。这对于全球现今超过15亿数量的儿童群体来说,是一个值得被全社会广泛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为了预防和减少儿童遭受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行社会工作介入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关于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研究更倾向于理论研究,缺少实务性的研究,由于社会工作在国内的起步比较晚,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同时,我国目前儿童保护立法的缺失与儿童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使得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的过程中也缺乏一定的资源支持,对于遭受家庭暴力儿童的救助产生了一定的阻力。本研究采取的是个案工作方法,以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和联合家庭治疗模式作为理论指导及介入模式,通过对两例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例的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帮助案主降低自身的焦虑与不安、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能力,开发案主的潜在能力以及促进案主个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运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与技巧,如在会谈时注意倾听、鼓励案主与恰当的自我袒露,在工作的过程中遵守接纳与非评判以及为案主保密的原则。经过社会工作个案方法的介入发现社会工作的实务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解决其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助人方法,能够帮助受虐儿童恢复其心理状态,治疗其身理创伤,整合各项资源来帮助案主摆脱其危机与困境,帮助案主构建新的家庭支持系统与社会支持系统,为案主的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有利帮助。所以,社会工作实务方法对于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解决其问题有着积极的成效。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如建;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其对策[J];晋阳学刊;2000年05期
2 刘淑媛;关于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3 王毅平;家庭暴力与妇女人权[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0年01期
4 秦美珠;家庭暴力与离婚选择[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谢雅萍;冲突阴影下的家庭暴力[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白洁;家庭暴力若干问题探析[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章志图;遏制非犯罪性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制度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8 杨源俊;对于防范和惩治家庭暴力几个问题的思考[J];律师世界;2001年03期
9 王军;追溯家庭暴力之源[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2期
10 相里秋梅;浅谈家庭暴力[J];太原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当代中国家庭暴力探析[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江文庆;杜亚松;;家庭暴力环境:儿童虐待的形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飞;;浅析家庭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4 黄克界;;论家庭暴力中妇女权益的保障[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5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符琼芬;孙雨寒;;家庭暴力案件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孙秀慧;;家庭暴力对受害女性的影响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家庭暴力轻的也应法治[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张俊凤;用法规制止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记者席淑君 通讯员张军萍;青岛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杨涛;家庭暴力与职务高低无关[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翠燕;遭遇家庭暴力就勇敢地站出来[N];赤峰日报;2005年
6 薇薇安 辛文;家庭暴力不容忽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孟群华 潘华虹;为何产生家庭暴力 半数公众不知内因[N];中国人口报;2003年
8 周华 邓苏勇;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暴力防治[N];中国审计报;2002年
9 福联;应明确规定制止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10 陈本建;在生活中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非法律方式解决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杨肖光;家庭暴力干预政策过程分析及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于涓;女性视角下的夫妻间权利义务平衡[D];武汉大学;2012年
6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雅蓉;论家庭暴力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山西大学;2007年
2 黄迎;上海孕产妇家庭暴力现状及服务机构应对能力的现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莫良丰;民事保护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事前法律救济[D];湘潭大学;2008年
4 邓刚健;和谐社会背景下反家庭暴力的法理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管霜梅;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周洁;试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陈庆鹏;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都正伟;家庭暴力及其防治对策[D];南昌大学;2008年
9 管燕燕;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琦辉;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91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91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