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活力促进——基于“学术打假”专栏以及“社科评价”专栏的样本分析
本文选题:学术评价 切入点:时代意识 出处:《图书馆建设》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光明网设立的"学术打假"专栏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设立的"社科评价"专栏具有样本相对完备性、建设性学术批判力量、学术权威性与学术公信力,是考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状况的优质样本。对样本的考察、分析与论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时代意识、问题意识、领域研究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等,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问题研究的主流学术思想的灵魂;2问题意识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理论创新水平得到提高,实践意义得到强化,是学术评价问题研究的学术流变史。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活力来自学术评价主流学术思想灵魂的贯彻以及学术流变史不断丰富的进程中。
[Abstract]:The column "fighting against fraud" set up by Guangming net and the column "Social Science Evaluation" set up by China Social Science Network have relatively complete samples, constructive academic critical power, academic authority and academic credibility. It is a high-quality s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academic evaluation of Chines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y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and demonstrating the samples, we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onsciousness of the times, consciousness of problems, consciousness of field research,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and consciousness of practice, etc. The quality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ractice have been further enhanced, which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academic thought in the study of academic evaluation of Chines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vitality of the innovation of library science theory comes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instream academic thought and the rich process of academic evolution history.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文献信息研究所;
【基金】: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课题“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理论、资源配给工作及信息共享实践的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ZS157
【分类号】:C1;G25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瑜;;《新华文摘》关注的图书馆学学派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5年06期
2 陈业奎;;以话语权角度看待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意义——基于《新华文摘》关注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状况的考察[J];图书馆;2015年11期
3 洪峻峰;;当前学术期刊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底层回应[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4 张瑜;;图书馆学界自身存在问题分析——基于《新华文摘》的视角[J];图书馆建设;2014年05期
5 刘艳阳,吴丹青,陈雷,吴光豪,方永才;从Nature、Science论文数侧看我国高校科研走势[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Z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钟哲;;在全球智库评价体系构建中发出中国声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2 ;2014年本报重大学术新闻回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航;张宏;;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年07期
2 陈业奎;;论图书馆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活力促进——基于“学术打假”专栏以及“社科评价”专栏的样本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6年06期
3 陈业奎;;学术评价研究的主流学术思想灵魂与学术流变史——基于光明网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相关专栏的考察[J];情报杂志;2016年05期
4 陈亮;;改造我们的学术生态——兼及青年研究类学术期刊的特色化发展[J];青年探索;2016年02期
5 覃芳;;立足岗位 努力提高期刊的影响力[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年11期
6 张瑜;;《新华文摘》关注的图书馆学学派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5年06期
7 陈业奎;;以话语权角度看待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意义——基于《新华文摘》关注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状况的考察[J];图书馆;2015年11期
8 林娜;;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评析[J];东南学术;2015年06期
9 张瑜;;《山东图书馆学刊》何以受到《新华文摘》的青睐[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年06期
10 杨昊;;中国《Nature》论文特征与趋势研究——基于科学计量学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2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继元;;学术期刊质量评价具有多元性与复杂性[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2 张瑜;;《山东图书馆学刊》何以受到《新华文摘》的青睐[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年06期
3 何星亮;;人类学研究范式的特征、类型及其转换[J];世界民族;2014年05期
4 王子舟;刘君;周亚;;方法根植于精神与素养——图书馆学研究方法问题三人谈[J];图书馆;2014年04期
5 李频;;数字时代社科学术期刊改革路径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6 李剑鸣;;自律的学术共同体与合理的学术评价[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张瑜;;图书馆学界自身存在问题分析——基于《新华文摘》的视角[J];图书馆建设;2014年05期
8 张瑜;陈业奎;;应重视《新华文摘》在宣传图书馆学思想和理论方面的作用[J];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05期
9 滕瀚;曾天山;;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学科的社会关注度分析——以《新华文摘》教育学论文转载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10 张瑜;陈业奎;;走出图书馆学界话语权提升的困境[J];新世纪图书馆;201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桂红;;谈建立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4年01期
2 顾海兵;;学术评价应跨越时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郑东;;学术评价规范七要素[J];柳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4 邓毅;;关于高校学术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6年06期
5 江晓原;;“人治”好还是“法治”好?——关于我们今天的学术评价[J];社会观察;2006年10期
6 姜文化;熊兴国;;学术评价制度的真实解读——刘明教授《学术评价制度批判》评介[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曾繁仁;;学术评价体系应该从重数量转到重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17期
8 ;本刊被权威学术评价机构及报刊全文转载、摘编、索引简讯[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刘逸君;;论学术评价的若干问题[J];嘉兴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刘正花;;简论学术评价[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醒民;;发明还是发现[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0:发明与发现上升到科学理论的条件和过程[C];2007年
2 唐远清;;创新实施综合评议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以新闻学与传播学为例[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3 刘益东;;以创意论成果,以成果论英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改革学术评价标准做起[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康;张燕;;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及其对学术评价的负面影响[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5 李醒民;;学人超脱和自律是学科建设的根基[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人文社科处 陈长喜;学术评价应回归学术本身[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春燕 张春海 实习记者 孙文娟;中国学术评价需要中国标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邱均平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学术评价的“三二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李涛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高校学术评价不宜简单采用“代表作”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段乐川;学术评价不等同于出版评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蔡方鹿;发挥学术评价体系应有的规范和考量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 仲伟民;破除学术评价对期刊发展的不利影响[N];光明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曹建文;学术评价不能简单量化[N];光明日报;2006年
9 海明威 季明;学术评价无监督 自主创新受抑制[N];经济参考报;2007年
10 海明威 季明;学术评价怎么监督?李晓方代表有建议[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龙;我国高校学术评价行政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张维娜;论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创新[D];苏州大学;2007年
3 刘逸君;高校学术评价制度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左媛媛;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流弊与改良[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琦;学术评价的回避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丰建立;基于量化的研究型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77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57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