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研究与策略分析
刘娜娜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3BJJ019)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城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进步的社会现象,代表着我国农村的发展方向与前进动力。然而城镇化进程过程中存在的隐性非城镇化现象、城镇二元化经济结构的存在、素质文化的缺乏、土地制度的缺陷等瓶颈问题,一直阻碍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与质量。本文提出采取转变观念,消除思想障碍、破除体制障碍、发展二、三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多渠道引进外资,增强城市整体功能等策略解决上述瓶颈问题,真正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国家复兴。
关键词:城镇化;瓶颈问题;策略;城市病
“城镇化”是由我国学者辜胜阻在1991年提出的新词汇,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城镇化由一个普通的名词已经发展到将农村人口不断引入城镇,带动城镇的二三产业发展,同时也改革了城镇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种历史过程。但是,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我国城镇化速度减慢且城镇化质量的下降,“城市病”更是一直困扰在政府与城市公民的现实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科学合理的稳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将对我国能否解决好城镇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1城镇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
1.1 隐性的非城镇化现象
城镇化并不仅仅是农民不断的进入城市,在城市生活、工作的过程,而是进入城镇的农民能真正成为城市中的意愿,享有城市医疗保险、拥有稳定工作及享受城市文化、公共设施等。然而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仍只停留在表面,很多进入城镇的农民仍没有享受城市医疗保险,并且缺少相关的工作技能,因此还从事体力工作,这与城镇化的本意相违背,没有真正的实现城镇化。
1.2 城镇二元化经济结构的存在、城市功能不足
我国目前存在很严重的城镇二元化经济结构,城市的社会化生产与小农经济的农村经济并存,这种结构限制了城镇化的发展,并且不利于城镇化的一体化进程。城市功能是一个城市能有效协调交通、教育、医疗、保险、就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很多的城镇出现交通拥挤、医疗教育跟不上、农民失业普遍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提示我国的城市功能协调运行能力的不足,因此在大批农民涌入城市时,变会发生一系列不和谐现象。
1.3 素质文化与环境建设问题
据统计我国农民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有10.7%,中学与小学占47.8%,有很多连小学文化都没有。这种现状的存在导致我国城镇化中的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成为限制城镇化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导致无法从事技术性的工作,因此与城镇化减少体力劳动的目标不符。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很多环境问题,如城镇化的加快,引进了大批小的厂子,这些厂子缺少先进的工作设备及监督体制,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同时,农民素质偏低,,导致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乱扔垃圾现象的普遍,这些都限制了城市环境的建设。
1.4 土地制度的缺陷
我国现存的土地制度,不适合时代的发展,同时也与加快城市化进程不符。我国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从事农业,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如土地三十年不变。然而,这些措施正是限制了农民走出去的脚步,同时国家采用的将私人土地花低价变为公用土地,然后以高价进行转卖给进城的农民,导致没有经济能力进行购买,限制了城镇化的进程。
2 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瓶颈问题的策略
2.1 转变观念、消除思想障碍
2.1.1消除“城市病”焦虑
“城市病”焦虑是指恐惧大量的外来人员的涌入,导致城市的交通拥挤、公共设施缺乏、教育水平落后、经济能力下降以及就业率的下降等。这种焦虑存在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的了解城镇化,更是对大量外来人口的担忧。其实,农民进入城镇,通过城市的内化机能、文化熏陶,将会使他们成为城市中的一员,不会给医疗教育、就业等带来负担,反而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宣传,开展教育活动,消除人们“城市病”的焦虑。
2.1.2建设城镇一元化体制的理念、促进新农村与城镇化的发展
城镇二元化限制我国的城镇化的步伐,因此应该让政府部门树立建设城镇一元化体制的理念,促进新农村与城镇化的发展。因此,在城市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将其着眼点放在城镇一体化的推动上来,让农民真正得到城镇化所带来的好处,实现经济结构与社会角色的转变。
2.2 破除体制障碍
2.2.1开放户籍管理制度、拓宽社会保障渠道
户籍管理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由于户籍管理关系到社会保险、就业以及子女上学等问题,因此应该逐步开放户籍管理制度,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市人同等的待遇,帮助他们就业以及子女上学。由于大多数农民即使成为城镇中的一员,但仍没有社会保障、缺少社会保险,因此应该托看社会保障渠道,通过政府加大帮扶资金、开设绿色通道及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等措施,保障农民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2.2.2改革土地经营、使用权
我国土地经过多次改革,目前已经形成一定的土地管理、使用体系,然而虽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但是小规模的土地,大多数需要农民依靠苦力进行耕耘,因此受益并不多。改革我国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赋予农民转换土地经营权,让大多数的农民可以谋取更多的生存方式,增加受益,并且剩下的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形成机械化生产,提高产量同时减轻了体力负担。多余的人力进入城镇,带动城镇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镇化的进程。
2.3 发展二、三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3.1增强工作能力
目前进程的农民是二、三产业的主力军,因此提高他们工作的素质与能力,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产生重要的作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如政府投资开设培训机构,并安排工作,不仅解决了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有助于城市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还可以鼓励农民进行夜大学习或者成人自考,获得相应的学历与专业技能。
2.3.2发展与引进城镇企业
发展城镇企业是发展城镇化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发展城镇企业。一、鼓励城镇企业发展壮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城镇企业的发展,如提供更好地政策或者资金,让城镇企业做大做好,不仅可以发展城镇的经济,还可以提供给进程的农民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城镇内化的能力发展,提供更大的容量。二、引进更多的外厂、进行招商引资。通过提供更多的措施,拓宽企业进入城镇的道路,还可以提供资金、政策吸引更多的厂子,为城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
2.4 增强城市整体功能
城市整体功能的发展对于城市的长久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发展城市的整体功能需要引进外厂、招商引资,为城镇的发展提供资金,发展城市的环境、交通、教育、医疗及保险等,健全管理体制,让城市内化功能变大变强,容纳更多的农民进城,将农民培养成具有一定技能的城市人,带动城市的整体文明、素质的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3 结束语
城镇化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大潮,同时也适应我国农业大国的转化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城镇化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仍存在很多的瓶颈问题,如隐性的非城镇化现象、城镇二元化经济结构的存在、城市功能不足、素质文化与环境建设问题及土地制度的缺陷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消除思想障碍、破除体制障碍、发展二、三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强城市整体功能等策略,让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奎.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32-136
[2]薛君.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23-128
本文编号:18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