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个人征信,识别虚假信息
刘杰 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
摘要:个人征信系统为个人金融业务的大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征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金融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和谐进步。随着个贷业务的不断发展,如何准确解读个人征信、认真分析个贷资料、正确识别信息真伪、加强信贷管理逐渐被银行管理者所重视。加强信贷风险的控制,防止信贷资金损失,发挥资金效率最大化,在银行个贷业务发展中值得探讨和深思。
关键词:个贷业务;征信资料;识别;对策;控制
前言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来,个人信用报告日益成为金融机构在审查客户资信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认真解读这份报告,可以从细节处有效识别虚假信息,及早防范风险。
一、我国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现状。
目前我国的个人信贷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据统计,1999年全国个人贷款规模为726.3亿元,2004年底达到15736亿元,2010年底已达到112542亿元。由于具有相对较高的利润,个人信贷业务受到各商业银行的青睐,个人客户成为商业银行积极拼抢的重要目标。在发展的同时,银行业如何防范和控制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对于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向更多领域、行业和客户传导,房市调控、股市低迷、企业关停并转、汇率波动频繁,部分个人借款人还款意愿下降,还款能力不足,个人贷款不良压力加大,不良额、不良率高位运行,信贷资产质量承受的压力空前增大,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切实改善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毋庸置疑地成为个人贷款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个人信贷业务中虚假信息的来源渠道。
个人信贷业务具有单笔规模小、总体数量大、信用风险特征分散,且信息获得成本相对较高等特点,申报业务过程中信息缺失或不真实,已成为影响信贷资产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虚假的信息,使银行丧失了判断风险的依据,冲击着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底线”;虚假的信息,使银行在资产出现损失迹象时,失去追踪的线索,蚕食了银行优质资产质量,同时也加剧了房地产业泡沫,最终贻害了银行信贷人员的职业生涯。按照来源划分,虚假信息来自下列渠道:
1、客户自己提供虚假的信息,即以不实的身份、婚姻、单位、职务以及收入等基础信息取得银行贷款。
2、合作方配合提供虚假的信息,如开发商、房产中介机构、评估机构等,串通无真实交易意愿的个人,或者假冒个人的名义,以虚假的交易背景(如购房、购车等)向银行申请个人贷款,套取银行信贷资金。
3、银行内部通融虚假的信息。个贷客户经理素质参差不齐、麻痹态度、受利益驱动,对客户提供的虚假信息视而不见,甚至协助造假。同时制度滞后,体制不顺、轻风险防范促进了虚假信息的泛滥。
三、充分解读个人信用报告,正确识别虚假信息。
1、解读报告中“个人基本信息”部分,判断客户基础资料是否真实。
个人信用报告中的身份信息主要是客户在商业银行办理信用卡或贷款业务时填写的相关申请表上的相关信息。由于一个人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向不同的商业银行办理不同的业务,申报的信息可能有多条记录。我们将征信报告中的基本信息与客户的户口簿、收入证明、婚姻状况证明等其他基础资料相印证,可以快速的了解并判断重要的基础信息是否属实。
通过“居住地址”信息,了解申请人是否经常变动住址,在二手房交易贷款中如居住地址与所购房产是否相同或接近,就需要进一步核实申请人与房产的卖方是否有亲属关系,以辨别交易真实性。
通过“职业信息”了解申请人的从业经历,根据信息获取时间判断其工作的稳定性及目前提供单位的真实性。
2、解读客户“信用交易信息”,判断客户呈现的还款能力和意愿是否可信。
个人信用报告只是客观记录个人信用活动的文件,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以客观、中立的原则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合,既不制造信息,也不对个人的信用行为进行评判,这就需要银行工作人员根据个人信用报告中的客观记录,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主观判断。
一是通过“信用卡明细信息”中贷记卡的数量和使用频率、还款是否及时判断申请人的还款意识和还款能力。
二是通过“贷款明细信息”,掌握客户存量贷款和目前的负债情况。“贷款明细信息”充分展示了申请人已结清的和尚未结清的贷款情况,通过申请人办理贷款的时间、贷款合同金额、贷款余额、本月应还款金额等信息可以了解到客户申请贷款和归还贷款的能力。
3、解读信用报告的“查询记录”,判读客户近期业务申报情况。
查询记录记载了个人信用报告在过去两年内被查询的情况。包括查询日期、查询者和查询原因等内容,查询原因有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担保资格审查、贷后管理、本人查询和异议查询等几种。如果客户在一段时间内被多家金融机构审批查询,应关注申请人家庭近期是否在其他机构有已审批通过但尚未发放的贷款,或已发放但由于征信报告的滞后性,尚未在征信报告中反映出来,或贷款申请被他行拒绝等等情况。
4、判断客户个人征信报告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由于日常工作的琐碎和繁忙,金融机构在为客户办理业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错误,如在查询人行报告时偶然将申请人姓名中的某个字或身份证号码中某个数字录入错误,得出错误的结果,这必然造成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某金融机构支行行长在申请住房贷款时,提供的征信报告为无任何贷款记录及贷记卡记录,与其身份不对称,经过进一步核对为查询时录入错误。所以,需要关注系统中姓名用字是否与身份证姓名相符,身份证号码录入是否正确;客户有曾用名的,应按照现用名和曾用名同时查询;申请人身份证最后一位为X,是否是按大写字母查询,等等。
总之,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是金融稳定的基础,促进企业和个人积累信用记录,帮助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保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发展。合法合规的取得个人征信报告,合理利用个人征信报告,将会对提高业务质量和效率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2005
—2010
本文连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8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