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旅游发展探析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河南省为例
赵爽爽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在我省旅游产业国际化背景下培养高职旅游英语人才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河南省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厚重,但在文化旅游的发展中,存在着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本文是在对河南几所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教学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文化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议,以期对河南文化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河南文化旅游;旅游英语;人才培养
2011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标志中原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中对于旅游产业发展提出,要把中原经济区建成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河南是全国旅游大省,旅游资源的本质是文化。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大量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缺乏高素质的涉外旅游从业者的问题尤其突出,涉外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都不高,从而极大的削弱了河南旅游业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因此,要想让旅游英语人才在促进河南涉外旅游业发展、推动中原崛起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大批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又熟悉旅游知识及导游业务的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成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 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河南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存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众多,地下文物资源居全国之首,拥有占全国馆藏文物总量的1/8的馆藏文物。七大古都三个在河南,此外还有众多的文化景观。但长期以来河南文化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释放,文化的内涵挖掘还缺乏深度。例如河南民间传说花木兰被拍成了迪斯尼动画片,河南少林寺也在好莱坞电影中多次出现。我们守着宝贵的文化资源却被别开发利用获得巨大利益。目前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在部分领域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人文景观方面如古都开封、安阳殷墟、洛阳龙门、白马寺,南阳卧龙岗等古遗址和古文化的开发。在自然景观方面,豫西的地下熔洞、豫北的太行山、豫南的大别山等山区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的开发,如红旗渠、鄂豫皖根据地、冀鲁豫根据地、淮海战役战场等。虽然河南省目前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没有真正发挥优势,与国内外同类同级别的旅游目的地比较起来差距仍然较大。
长期以来,河南形成了众多无可替代的旅游文化,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旅游项目,如禅宗少林、大宋京华梦等。每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成为河南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但从总体来看文化氛围中缺乏“河南创意”,没有形成大的文化产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只是粗放利用,没有打造成优质精品旅游项目。河南旅游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大多还是依靠景区和景点为主的门票经济。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探索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旅游硬实力的途径,使河南博大精深的旅游文化发扬光大。
二、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
目前,河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其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称。为了更好地展现源远流长数千年的中原文化,培养大批具有深厚中原文化底蕴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是目前河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迫切任务。因此,具有扎实的外语功底和外语表达能力,熟悉旅游知识及导游业务、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在旅游生产一线从事文化景点英语导游,国外旅行团接待管理,英语翻译兼秘书等基层工作的旅游英语人才,市场需求前景非常可观。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开设旅游英语专业就是为了培养服务于地方旅游业的涉外旅游英语人才。调查显示,很多旅行社和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对于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的高职学生非常欢迎,他们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往往已被接触和了解了许多关于旅游行业的东西,在工作中进入角色很快,工作上也比较务实主动性强,对于酒店、旅行社和旅游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基层员工来说是最佳的人选。要从根本上解决河南涉外旅游业的问题,大力发展河南文化旅游,需要培养大批能够满足河南旅游产业国际化需求,同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旅游英语人才。
三、 培养途径和策略
改进旅游英语教材,突出地方性特色。旅游英语必须与旅游环境相结合。河南省内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英语人才主要的就业目的地在河南境内,因此在选择旅游英语的教材时要着重考虑其地方性特征。要注重编写地方旅游英语方面的教材,在教材中要体现出河南特色,并使学生学以致用。
开发具有特色的教材,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选取或编写适合河南地区学生的教材,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河南省内独具个性的地方文化,能得到比普通基础类旅游英语教材更有效率的学习效果。另外在编写河南旅游专业英语教材应注意以下原则:一要注意高职定位,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教材要实用性强,难易适中,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水平,避免出现太深或太难的知识点。二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目标就是能为社会和企业服务,因此教材的开发要以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原则,知识要实用性强。此外要有河南地方文化底蕴,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地区特色景点民俗文化的深刻理解,让学生体会地道的原汁原味的河南旅游文化。
2. 课程教学调整——引入地方特色文化
为了适应河南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与地方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引入地方文化旅游发展资源,开发具有地方旅游发展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南阳市为例,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分布在南阳市城区和镇平县。南阳玉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独山玉文化博物馆、独山玉矿游园、南阳玉雕大世界、中华玉文化博物馆、镇平玉雕销售市场等。南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雕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2003年南阳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中华玉文化博物馆,已有省内外30多家旅行社将其纳入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南阳玉雕博物馆是集餐饮、游览、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设施。镇平县“村村都有机器响,家家一片琢玉声”的作坊景象可以作为旅游者参观和体验玉器制作的旅游景区。这些都可以成为南阳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校本课程内容。同时蕴含南阳特色玉文化旅游英语应成为校本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
地方特色文化引入旅游英语专业教学,要求课程教学紧密联系旅游实践,尽量给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通过真实情境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型思维,检验在校系统学习知识技能。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提升旅游英语人才的胜任地方文化旅游发展的能力。
3. 改革考评机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还停留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上,考核的重点还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却很欠缺。因此要改革以往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模式,重视实践考试,能力考核的多元化的评估体系。考核形式应尽可能多样化,以便从各个方面考核学生对文化旅游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应对和解决办法的能力。在知识层面的考核中要加重对河南文化旅游知识的考核力度,在实践能力的考核中要加重英语听说考试分值。如模拟实地场景,让学生选择相关的文化旅游景点,自制课件讲解,用英语进行导游讲解。听力考核内容以与旅游接待服务业有关的英语音频资料为主。引导学生利用当地旅游资源现场实践,以此促进文化旅游英语的学习。
将考核与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接轨,实行“双证书”教育,要求学生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含金量和社会可信度。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还可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证书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英语导游资格证书或酒店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
4.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旅游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情况,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英语交际能力和旅游业务能力。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可在校内举办英语导游翻译现场模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模拟现场”进行较为逼真的翻译演练,使学生获得很好的锻炼机会。除设“模拟现场”外,还要组织学生到实际现场去锻炼。可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到各个旅行社实习,担任兼职导游等;利用毕业实习期间到河南省的一些著名景点、酒店、旅行社进行导游翻译旅游接待实习。
要培养和提高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旅游业务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广开渠道,让学生投身于旅游文化交际的现实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体验文化差异,从而增强旅游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意热情。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深刻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和创意能力。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个性教育。在教学中应秉承文化知识熏陶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5. 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把高职旅游英语教育推向旅游企业生产和服务中去,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要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聘请在一线工作的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到学校做讲座,甚至可以尝试将课堂直接搬到旅游景点,以达到更直观的学习效果。也可以考虑与企业联合办学,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积极联系景点景区,签约旅行社,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到旅行社顶岗实训的机会,接受跟团、导游、领队等岗位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技能实践与职业体验,使学生的文化旅游交际能力得到直接的锻炼和提高。这种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所在,是实现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四、结语
旅游教育是旅游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支撑因素之一,是河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要素。为应对河南国际化文化旅游的需求,真正做到注重内涵发展,拓宽专业口径,提高人才素质,弥补河南高职旅游英语教育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弱势,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英语人才队伍,为推进河南省旅游经济崛起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为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河南旅游强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廷月.河南省旅游英语教学的反思与展望[J].商场现代化,2007(4).
[2]陈永烨.构建河南文化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8 (1).
[3]赵霞.河南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江苏商论,2011(4).
[4]刘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
[5]黄书生.应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J].职教论坛,2012(33).
本文编号:18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