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公共文化与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2019-09-02 17:18
【摘要】:中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重构公共文化。要能够形成公正的、长远的公共性共识,就必须创建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可以指导经济转型和体制创新,使其能最终完成;可以作为教材,应用于教育和普及,对改造旧的国民性、形成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民性起到长期性作用。。
【作者单位】: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研究院;黄河科技学院;
【分类号】:C1
本文编号:2531059
【作者单位】: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研究院;黄河科技学院;
【分类号】:C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吉勇夫;《中国现代哲学与文化思潮》[J];理论前沿;1988年40期
2 毛卫平;富有成效的开拓——《中国现代哲学史纲要》及丛书评介[J];理论前沿;1987年10期
3 叶舟;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中国现代哲学与文化思潮》评介[J];理论前沿;1990年20期
4 朱孔武;;胡适“全盘西化”论反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5 ;信息传递[J];学术月刊;2008年12期
6 韩源;县祥;;构建中国式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几个重要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崔存明;学术的求真与致用[N];光明日报;2006年
2 张耀南;“知识社会学”在中国[N];光明日报;2003年
,本文编号:2531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53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