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在线社交网络的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19:15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变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催生了各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交网络舆情事件的频发。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社会稳定和进步形成了严重挑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规模的扩大,公众言论表达渠道得到有效扩展。因社交网络舆情日趋增多,反过来使得公共网络空间环境进一步恶化,对政府网络管理造成了较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利用技术手段与科学方法对社交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进行研究,对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五个部分:首先,绪论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其次,对在线社交网络舆情及其引导机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厘析出现阶段社交网络舆情所具有的特点;再者,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充分了解到公众对于现阶段社交网络舆情的看法,管窥了现阶段社交网络发展现状,由此也认识到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的急迫感与重要性;然后,本文对当今社交网络舆情发展的态势进行了分析,阐释出现社交网络舆情所给人们带来的双面影响,其中包括谣言泛滥、虚假信息盛行、网络暴力频发、意识形态安全广受威胁等负面影响,并就此提出了需加强在线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以及在其引导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诸如,舆情走向不确定、舆情信息泛滥、法律法规建设缓慢、舆情监测存在盲点、政府引导工作缺乏协调机制、基层政府官员网络执政能力有限、公众网络媒介素养缺失、社交媒体价值导向偏差等。最后,针对社交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及其引导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相关加强社交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其中包括,加强各部门机构之间联动处置、培养舆论领袖、建立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机制、强化社交媒体监督、优化舆情信息汇集、分析、反馈机制等。
【学位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C912.6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在线社交网络的舆情引导机制概述
    2.1 相关概念厘析
        2.1.1 舆情
        2.1.2 网络舆情
        2.1.3 在线社交网络
        2.1.4 网络舆情引导
        2.1.5 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2.2 在线社交网络舆情的特征
        2.2.1 群体压力失效
        2.2.2 守门人角色转变
        2.2.3 反沉默螺旋效应突显
    2.3 理论基础
        2.3.1 接受理论
        2.3.2 二级传播理论
        2.3.3 社交网络相关理论
第三章 在线社交网络的舆情现状分析
    3.1 在线社交网络的舆情现状调查
        3.1.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3.1.2 问卷分析
    3.2 我国在线社交网络舆情发展新的态势
        3.2.1 舆情热点层出不穷,舆情信息源头多元复杂
        3.2.2 民生话题持续高热,中产群体舆情特征显著
        3.2.3 社交网络动员线下用户,重返再推网络舆情
        3.2.4 短视频社交网络异军突起,舆情重心起先转移
    3.3 在线社交网络舆情的双面影响
        3.3.1 在线社交网络舆情的正面影响
        3.3.2 在线社交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在线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及其现实困境
    4.1 在线社交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
        4.1.1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4.1.2 净化网络空间环境的关键方法
        4.1.3 抵御不良网络文化的强烈侵袭
        4.1.4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
        4.1.5 培养积极网络心态的有力推手
    4.2 在线社交网络舆情引导中的现实困境
        4.2.1 舆情走向高度不确定性
        4.2.2 海量舆情信息泛滥成灾
        4.2.3 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相对缓慢
        4.2.4 公众媒介素养的缺失
        4.2.5 政府互动、联动处置机制不够健全
        4.2.6 部分社交媒体价值导向存在偏差
        4.2.7 基层领导舆情意识淡薄,社交网络执政能力不强
        4.2.8 相关监管部门舆情监测尚不完善,存在技术盲点
第五章 在线社交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构建
    5.1 社交网络舆情引导中的六大原则
        5.1.1 以人为本
        5.1.2 公开透明
        5.1.3 先入为主
        5.1.4 坦诚平等
        5.1.5 留有余地
        5.1.6 依法引导
    5.2 在线社交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5.2.1 优化在线社交网络舆情协调合作机制
        5.2.2 健全在线社交网络舆情管理保障机制
        5.2.3 完善在线社交网络舆情引导运行机制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健;周丽华;;大学生社交网络自我表露的实证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年06期

2 谭洪旭;袁帅;代连奇;任利峰;;浅谈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24期

3 孙夏卿;;社交网络媒体对大学生赋权的价值体现[J];传播力研究;2018年31期

4 张晓飞;;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企业营销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8年22期

5 孙国强;窦倩倩;张宝建;;西方社交网络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情报科学;2019年02期

6 陈文泰;李卫东;;国际社交网络中“国家实在”传播与国家形象演化机制研究[J];新闻大学;2018年06期

7 孙晋;沈红;;社交网络群体性迷失现象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年12期

8 邓华闯;项祎麟;周楠;周子清;;社交网络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年04期

9 王超琼;陈玥;;原生广告在利基社交网络中的传播策略探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08期

10 张艳菊;杨明;;社交网络时代下的企业营销模式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艳红;社交网络用户影响力分析及信息传播建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邓璐;面向在线社交网络的话题演化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8年

3 王彦本;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与预测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4 崔炜荣;面向移动社交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用户匹配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8年

5 沈鹏飞;符号社交网络中负关系预测以及网络嵌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6 樊超;基于社交关系的人类动力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7 李永凯;移动社交网络中隐私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8 陈锐;社交网络中多因子融合的个性化推荐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9 吴鹏;在线社交网络群体发现及其传播控制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10 罗贵珣;社交网络中观点演化模式及信息转发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苡毓;基于演化博弈论的社交网络有害信息治理策略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2 刘书新;基于非对称神经网络的跨网络社交关系预测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3 邹宇;移动社交网络中轨迹隐私保护算法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4 郁鸣辰;面向取证场景的社交网络用户身份识别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5 梁霞;基于网络关系的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6 李旗旗;基于链路预测的社交网络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7 熊方;基于可信身份管理的在线社交网络治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8 胡闵;在线社交网络时间敏感信息传播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9 谢玲;面向主题的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10 王正;基于用户行为的社交网络群体事件动力学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6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2846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8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