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重思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理想

发布时间:2021-04-16 04:18
  社会科学在中国是舶来品,它由一批留学欧美的学者引入,并因应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变迁建立起相应的价值导向、学术规范与研究群体。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目标是揭示研究者所在社会的面目,这一定位注定了中国社会科学一定会踏上寻求本土化的漫漫征途。但百年来探寻本土化之途的艰难促使人们反省这个目标是否适当。文章认为,中国社会科学需要在本土化的普适社会科学范式建构与本土化的绝对经验描述之间,确立社会科学之服从科学逻辑的普适原则,以及基于中国经验的可证伪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两个高度关联的研究目标,籍此走出西方社会科学的影响焦虑,引导中国社会科学朝向严格的社会科学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9(03)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社会科学的自西徂东
二、本土化的念想
三、本土化的局限
四、走向“世界的本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才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J]. 韩震.  前线. 2017(12)
[2]文化控制与文化抵抗:两种文化研究理论的比较[J]. 章辉.  长白学刊. 2016(06)
[3]以天下重新定义政治概念:问题、条件和方法[J]. 赵汀阳.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5(06)
[4]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选举[J]. 郭金海.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6(01)
[5]符号权力和抵抗政治——布迪厄的文化理论[J]. 张意.  国外理论动态. 2003(03)



本文编号:3140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40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a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