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创伤记忆的现实回访与自我书写——在线社区中集体记忆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6 05:01
  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每个人都有对公共事件进行阐释的机会,都能在集体记忆的形成中获得主动构建和书写的权利。文章从文化创伤的视角出发,对2003年至2017年间,在线社区"天涯论坛"中有关孙志刚事件的文本内容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天涯论坛"中围绕孙志刚事件形成的集体记忆呈现出明显的创伤样貌。在对创伤记忆进行现实回访中,悲剧成为主流的叙述基调,悲伤、愤怒和失望是创伤记忆中的主流情绪。在集体记忆的构建上,大量网友积极主动地自我书写,将自己类似的亲身经历注入孙志刚事件的集体记忆中,还建立了与孙志刚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受害者联盟"。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志刚"及"孙志刚事件"逐渐被抽象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表以及不公平遭遇的象征。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0,73(06)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创伤记忆的现实回访与自我书写——在线社区中集体记忆个案研究


天涯论坛相关帖子年度数量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新闻而生,以新闻而死,为新闻殉节”——刘煜生案与“九·一”记者节的创伤记忆叙事[J]. 郭恩强.  国际新闻界. 2019(09)
[2]追忆消逝的网站:互联网记忆、媒介传记与网站历史[J]. 吴世文,杨国斌.  国际新闻界. 2018(04)
[3]创伤,受害者,见证(上)[J]. 阿莱达·阿斯曼(AleidaAssmann),陶东风.  当代文坛. 2018(01)
[4]作为微观-中观-宏观关系的交往记忆与文化记忆[J]. 霍斯特-阿尔弗雷德·海因里希,韦雷娜·韦兰,杨威.  学术交流. 2017(10)
[5]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J]. 金寿福.  外国语文. 2017(02)
[6]一个线上公祭空间的生成——南京大屠杀纪念与数字记忆的个案考察[J]. 李红涛,黄顺铭.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01)
[7]互联网与当代青年集体记忆的建构——基于90后“高考记忆”的经验研究[J]. 陈旭光.  当代传播. 2017(01)
[8]传统再造与模范重塑——记者节话语中的历史书写与集体记忆[J]. 李红涛,黄顺铭.  国际新闻界. 2015(12)
[9]在线集体记忆的协作性书写——中文维基百科“南京大屠杀”条目(2004-2014)的个案研究[J]. 黄顺铭,李红涛.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01)
[10]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检讨与反思[J]. 周海燕.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09)



本文编号:3140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40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d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