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国外养老科技创新研究:趋势、主题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09-25 06:37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应对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关注焦点。我国即将步入老龄社会,系统分析国外养老科技创新研究进展及不足,对于促进我国养老科技创新研究和实践活动、提升相关对策建议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外养老科技创新概念相关研究及研究趋势。其次,梳理归纳出5个热点主题。再次,采用关注度与新颖度分析方法,识别出4个新兴主题。最后,从7个方面评述了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章来源】:科学学研究. 2020,38(07)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国外养老科技创新研究:趋势、主题与展望


养老科技创新领域各年发文量

对比图,科技创新,人口老龄化,领域


实践上,政府、全球性组织和企业的养老科技创新活动也呈快速发展态势:“欧洲2020旗舰计划”中第一个创新合作伙伴计划就是“积极健康老龄化”;法国在全国建立了65个产业竞争发展中心,鼓励中小企业面向老龄社会开展创新;意大利建有面向老年人科技创新的“区域科学园”;英国有“快乐生活”计划——鼓励人们采用技术,为老年人健康、护理、服务提供创新方案;丹麦建立了“养老科技区”和“公共养老科技基金”;日本有“积极老龄化与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2019年3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应对老龄社会的新兴技术及产品领域(Emerging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an Aging Population);加拿大政府发布了健康老龄化创新项目。从国际著名组织机构看:2015年OECD举办了“数字经济时代促进积极老龄化:包容、适应与创新”论坛。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本召开了“面向老龄人口的全球创新论坛”。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全球老龄化议程委员会发布了“面向全球老龄人口健康与财富的技术创新”报告。2016年积极老龄化委员会(ICAA)举办了“面向积极老龄化的技术未来”研讨会。2017年《养老科技——研究、实践、技术与老龄化原理》(以下称“养老科技”)获得信息技术年度著作奖。2020年5月国际养老科技学会将在挪威举办第十二届全球养老科技大会,会议主题是“测度积极健康老龄化美好生活质量”。1.3 快速发展态势的成因

科技创新,主题,战略,领域


表1 养老科技创新领域新兴主题聚类 聚类编号 关键词(技术关键词) C1 Facebook;约会;在线;交流;社交媒体;健康行为 C2 用户接受;采用;接受;模型;信息技术;技术接受模型;养老科技 C3 阿尔兹海默症;痴呆症;生活质量;轻度认知障碍;生物标志物;损害;衰弱 C4 跌倒危险;步态;对照试验;脆弱;运动;防跌倒;平衡;加速度计 C5 孤独;移动应用;社会隔离;抑郁;健康 C6 远程医疗;电子健康;远程护理;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远程健康照护 C7 互联网;慢性病;住院治疗;移动应用app;随机试验 C8 压力;自我效能感;健康差距;社会支持;精神健康 C9 肥胖;移动健康;随机对照试验;体能;体重 C10 家庭护理员;照料者;支持;负担 C11 数字鸿沟;信息;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能;差距 C12 虚拟现实;力量;演习;康复;电子游戏;记忆 C13 活动识别;系统;智能家居;网络;行走能力 C14 预测器;帕金森病;脑瘫;行走;老年医学;风险 C15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移动技术;饮食;移动健康;干预 C16 糖尿病;环境辅助生活;能力;传感器 C17 社会参与;电脑;指南 C18 预防;心血管疾病;成本效益;初级照顾;行为;营养 C19 残疾;机器人;装置;框架;设计;辅助技术 C20 知识;态度;意识;创新 C21 环境;生活;居家养老;住宅 C22 老年病人;外径;植入;风险因素;癌症 注:聚类编号不代表排序。新兴主题之四(聚类3)是解决老年痴呆病患者困境的科技创新研究,其文献主要出现于2017年,作者单位300多个,发表论文149篇,其中重要文献有:Shirin等人[39]开发了一个集成技术和健康管理的物联网平台,可以自动监控老年痴呆患者在家的行动并收集其生理和相关环境信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这些信息间的相关性,以识别患者的健康和幸福感的变化,从而尽早发现患者的需求。Robillard等人[40]将道德原则深入整合到技术的设计、开发、部署和使用中,提出了“道德采用(ethical adoption)”的概念,力求最大限度地为老年痴呆患者及其护理人员带来益处,同时尽量减少可能的伤害。


本文编号:3409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09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f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