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交往理性视域中的网络社会交往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5 07:58
  当下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社会交往提供了新的舞台,在网络社会中人们之间交往距离越来越小,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会交往方式也应运而生。在网络社会的交往过程中,交往行为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交往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基于交往理性来研究网络社会的交往行为。通过对交往理性的分析,从交往中介、交往主体和交往场域三个方面构建出交往理性的三个维度。在网络这样一个交往场域中,理性交往行为和非理性交往行为并存。当下网络社会交往理性缺失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的非逻辑化、主体情感因素的放大以及网络规范目标的割裂。而语言规范相对滞后、社会利益分化、价值观冲突以及新媒介技术异化倾向是网络社会交往行为缺失交往理性的主要原因。在交往理性的视角下,本文从网络社会交往主体的语言表达、互动沟通和网络规范目标三个方面对网络社会交往行为进行了规定,寻求达到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互动沟通的理解性和网络规范目标的一致性。既要使网络社会交往主体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做到文字表情符号表达清晰、语法结构严密,又要在沟通的过程中要使得信息可分享,话语可接受,以便交往主体在网络社会的互动过程中达成相互理解。同时协调好网络社会技术目标和价...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 文献综述
    1.6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理性与交往理性
        2.1.2 网络社会与网络社会交往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2.2.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论
        2.2.3 马克思的技术理论与当代互联网发展理论
    2.3 交往理性的分析维度
        2.3.1 交往中介—语言符号
        2.3.2 交往主体—互动沟通
        2.3.3 交往场域—网络
3 网络社会交往理性缺失的表现和原因
    3.1 网络社会交往理性缺失的表现
        3.1.1 语言表达的非逻辑化
        3.1.2 互动沟通中情感因素的放大
        3.1.3 网络规范目标的割裂
    3.2 网络社会交往理性缺失的原因
        3.2.1 语言规范相对滞后
        3.2.2 社会利益分化与价值观冲突
        3.2.3 新媒介技术异化
4 合乎交往理性的网络社会交往行为构建
    4.1 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4.1.1 文字表达清晰
        4.1.2 语法结构严密
    4.2 互动沟通的理解性
        4.2.1 信息的可分享性
        4.2.2 话语的可接受性
    4.3 网络规范目标的统一性
        4.3.1 价值目标引领技术目标
        4.3.2 技术目标支撑价值目标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409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09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e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