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个案工作》教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3 07:35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让高校课程的教育改革走上了新的征程。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个案工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为例,利用实践法、对比法和问卷访谈法,将"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融入《个案工作》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创新实践教学当中。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网络交互教学,立足传统,融入新知;实践教学,扬长避短;对比分析,优化结构;评估效果,推广应用。通过教学改革,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激发,教学深度和广度得到拓展。
【文章来源】: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0,18(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互联网+课程思政”视角下的
3.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于线上线下、师生互动、平等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在情景案例、实验过程、时事新闻、名人轶事、亲身经历等环节彰显课程思政价值(见图3)。4.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学生分成若干三人小组,分工协作、有步骤有计划地共同完成该班的实践项目。
综上,笔者认为随着个案工作的教学历史的发展,个案工作教学所呈现的教学模式以体验为主,体验的内容和方式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究其根本其所呈现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图1所示。以上四种教学模式都能够让个案工作这个即重视理论知识同时也不能忽视实践技巧的学科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能够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习成为主导,更符合时下比较流行的师生平等的课堂关系。但是由于以上模式学生所交流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教学进程难度较大。教学内容理论性学习不够系统和深刻,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很难避免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或争论下结论。并且,在很多文献中并没有指出个别模式的具体教学过程,教师很难把握具体操作流程。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的影响,个案工作教学上的“灌输式”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呈现出缺少深度思考和缺少批判性思维等问题。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将“互联网+课程思政”引入“个案工作”课堂中。使学生主体被唤醒,让主动思考、主动锻炼和主动创新成为应用型课程的培养目标。所谓“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技术,就是指利用稳定运行的局域网、城域网或者互联网,通过完整的音视频、课件共享、文件传输、网页协同浏览等,实现每个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形式。并将个案工作实训软件、微助教等引入个案工作教学中,深入分析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个案工作教学结合后对社会工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带来的影响,最终在实践上指导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社会工作教学改革——以“社区社会工作”课程为例[J]. 黄慧. 教育观察. 2018(21)
[2]结合萨提亚模式开展社会工作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以讲授“助人自助”为例[J]. 刘迟. 社会工作. 2016(06)
[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个案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高芙蓉,尤妮卡.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3)
[4]萨提亚模式一致性研究评述[J]. 申雨凡,李诺,李丹,史慧颖.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2(02)
[5]两种个案社会工作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 童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本文编号:3492616
【文章来源】: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0,18(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互联网+课程思政”视角下的
3.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于线上线下、师生互动、平等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在情景案例、实验过程、时事新闻、名人轶事、亲身经历等环节彰显课程思政价值(见图3)。4.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学生分成若干三人小组,分工协作、有步骤有计划地共同完成该班的实践项目。
综上,笔者认为随着个案工作的教学历史的发展,个案工作教学所呈现的教学模式以体验为主,体验的内容和方式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究其根本其所呈现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图1所示。以上四种教学模式都能够让个案工作这个即重视理论知识同时也不能忽视实践技巧的学科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能够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习成为主导,更符合时下比较流行的师生平等的课堂关系。但是由于以上模式学生所交流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教学进程难度较大。教学内容理论性学习不够系统和深刻,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很难避免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或争论下结论。并且,在很多文献中并没有指出个别模式的具体教学过程,教师很难把握具体操作流程。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的影响,个案工作教学上的“灌输式”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呈现出缺少深度思考和缺少批判性思维等问题。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将“互联网+课程思政”引入“个案工作”课堂中。使学生主体被唤醒,让主动思考、主动锻炼和主动创新成为应用型课程的培养目标。所谓“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技术,就是指利用稳定运行的局域网、城域网或者互联网,通过完整的音视频、课件共享、文件传输、网页协同浏览等,实现每个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形式。并将个案工作实训软件、微助教等引入个案工作教学中,深入分析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个案工作教学结合后对社会工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带来的影响,最终在实践上指导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社会工作教学改革——以“社区社会工作”课程为例[J]. 黄慧. 教育观察. 2018(21)
[2]结合萨提亚模式开展社会工作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以讲授“助人自助”为例[J]. 刘迟. 社会工作. 2016(06)
[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个案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高芙蓉,尤妮卡.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3)
[4]萨提亚模式一致性研究评述[J]. 申雨凡,李诺,李丹,史慧颖.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2(02)
[5]两种个案社会工作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 童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本文编号:3492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9261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