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费孝通社会学思想中的主体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1 21:28
  费孝通晚年提出社会学需要在人的精神领域进行耕耘,走出"只见社会不见人"的社会学范式局限。他在探索人的精神世界的过程中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将主体纳入社会关系的视角,考察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在讨论主体的过程中,费孝通提出的"意会"概念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西方社会理论中一直存有的结构和能动的二元对立问题;他又从"心"这一概念引申出"将心比心"关系的意涵。费孝通是在"文化自觉"的关怀下探索"我"和"心"的问题的,这应该是未来社会学的主体研究格局。他注意到主体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过对主体的关注还有所不足。在学术上探明社会和个体间各因素作用情况,需要社会学研究的"主体视角"。关注主体在学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增进文化自觉和促成文化转型的实践世界中也颇具价值。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4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主体与社会关系:回顾与反思
    (一)费孝通对主体研究的扩展
    (二)对费孝通主体思想的反思
二、主体的自觉:探究深度自我的可能性
三、主体与文化自觉:主体研究应有的格局与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伦与位育:潘光旦先生的社会学思想及其儒学基础[J]. 周飞舟.  社会学评论. 2019(04)
[2]论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以政府行为研究为例[J]. 周飞舟.  江海学刊. 2016(01)
[3]我为什么主张“文化自觉”[J]. 费孝通.  冶金政工研究. 2003(06)
[4]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J]. 郭于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4)
[5]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意义[J]. 费孝通.  文史哲. 2003(03)
[6]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J]. 费孝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7]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 费孝通.  群言. 2003(04)



本文编号:3545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545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d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