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交媒体视域下舆论群体极化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5 19:52
  社交媒体环境下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不断被改变和创新,使得网络舆情传播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甚至重构。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普及,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的技术属性为舆论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用户带来平民化、普泛化的传播渠道,成为一种新兴便捷的信息发布渠道,广大用户都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信息以及对事件的评论。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网络舆论的变化也越来越复杂不可控,群体极化经常发生,对我国的网络环境甚至社会稳定都带来了很大隐患。因此,有必要专门研究舆论群体极化问题,掌握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尤其是有必要分析和掌握社交媒体下的舆论群体极化问题,否则制定的有关政策就无法达到化解负面舆情的消极效果。舆论群体极化是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和途径,而社交媒体成为舆论群体极化滋生的根源,通过研究社交媒体视域下舆论群体极化的影响因素,能够为政府管控网络舆情提供参考。本文在回顾网络群体极化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通过对网络群体极化的诱因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提出社交媒体视域下舆论群体极化的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根据提升社会正效应、抑制社会负效应等原则提出相...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社交媒体相关研究
        二、舆论群体极化理论相关研究
        三、群体极化动力机理相关研究
        四、舆论群体极化相关研究
        五、群体极化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六、群体认同与群体极化相关研究
        七、社会比较理论相关研究
        八、计划行为理论相关研究
        九、群际情绪理论相关研究
    第二节 本研究的逻辑起点
第二章 社交媒体视域下的舆论群体极化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社交媒体
        二、网络舆论
        三、舆论群体
        四、群体极化与网络群体极化
        五、舆论群体极化
    第二节 社交媒体视域下的舆论群体极化特征
        一、情绪化特征
        二、去个性化特征
        三、突发性特征
        四、语言行为暴力化特征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第一节 理论模型
        一、社会比较理论
        二、计划行为理论
        三、群际情绪理论
        四、群体认同理论
    第二节 研究假设
        一、社会比较理论相关研究
        二、社会比较频率与网民行为意愿的关系
        三、基于TPB模型的相关研究
        四、基于群际情绪理论的相关研究
        五、行为意愿与群体认同的相关研究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第一节 问卷设计
    第二节 量表选择
        一、社会比较理论的测量题项
        二、计划行为理论的测量题项
        三、群际情绪理论的测量题项
        四、群体认同理论的测量题项
    第三节 调查问卷样本收集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二、观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二节 信度检验
    第三节 效度检验
        一、收敛效度
        二、区分效度
    第四节 验证性因子分析
    第五节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假设验证
        一、结构方程模型拟合
        二、假设检验
    第六节 研究结论
    第七节 相关启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理论贡献与现实意义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中外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研究现状[J]. 朱多刚.  现代情报. 2019(09)
[2]“群体极化”之考辨[J]. 蒋忠波.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03)
[3]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群体极化动力机理与引导策略研究——以内容智能分发平台为例[J]. 何杨,李洪心,杨毅.  情报科学. 2019(03)
[4]舆论反转中群体极化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J]. 汪明艳,余丽彬,朱译冰.  情报杂志. 2018(09)
[5]我国网络舆论引导热点主题发现研究——基于共词分析与科学知识图谱[J]. 刘岩芳,徐建中,丁楠.  情报科学. 2017(05)
[6]突发群体性事件中媒体对群际情绪的引导[J]. 张逸菲.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7(02)
[7]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基于MIMIC模型的城际出行行为分析[J]. 景鹏,隽志才,查奇芬.  管理工程学报. 2016(04)
[8]在线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一个集成计划行为理论与隐私计算的模型[J]. 张星,陈星,侯德林.  情报资料工作. 2016(01)
[9]社会危机事件网络微博集群行为意向研究[J]. 杨庆国,陈敬良,甘露.  公共管理学报. 2016(01)
[10]大学生持续使用社交媒体的影响因素对比研究——以微信、微博和人人网为例[J]. 赵英,范娇颖.  情报杂志. 2016(01)

博士论文
[1]顾客互动与渠道协同绩效的关系研究[D]. 周飞.华南理工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虚拟社区成员持续参与行为的心理机制研究[D]. 赵明霞.复旦大学 2013
[2]社会化媒体的演进研究[D]. 游恒振.北京邮电大学 2012
[3]基于一般竞争战略与STV模型的企业发展力研究[D]. 张凯.河北经贸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91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691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5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