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域下网络“舆情搭车”现象的归因及规避——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8 08:33
新媒体造就的舆论环境,议题的公共性,政府、媒体等主体在具体事务中的的不当与失误,使得"舆情搭车"事件成为风险社会下政府社会治理的新难题。"搭车"思维虽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会造成舆论场混乱、政府公信力下降等负面影响,在实施应对措施过程中,又遇热点频发、议题纷杂、习惯性质疑等障碍,阻碍舆论有力引导和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增加了进一步的社会风险发生率。据此,本文着眼于"舆情搭车"的负效应,并着重以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的舆情事件为例,提出了增加信息透明度、建立系统舆情应对体系、打捞沉默舆情、放大主流声音以及推进公共教育等几点建议,以期为社会风险形势下的社会治理助力。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舆情搭车”概念的含义
二、“舆情搭车”现象的成因
(一)自媒体培养“舆情搭车”
(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处置不力
(三)诉求表达渠道不畅
(四)公共议题引发群体焦虑
(五)流量崇拜导致新闻传播专业性弱化
三、“舆情搭车”现象的引导困境
(一)热点频发让引导应接不暇
(二)话题纷杂阻碍议题深入
(三)多元表达让共识难以形成
(四)习惯性质疑增加引导难度
(五)应对措施落后于技术发展
四、规避“舆情搭车”的策略分析
(一)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政府公信力
(二)建立系统的舆情应对体系
(三)打捞沉默舆情,避免次生灾害
(四)放大主流声音,进行有力引导
(五)推进公众教育,建立规范表达机制
结 语
本文编号:373767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舆情搭车”概念的含义
二、“舆情搭车”现象的成因
(一)自媒体培养“舆情搭车”
(二)有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处置不力
(三)诉求表达渠道不畅
(四)公共议题引发群体焦虑
(五)流量崇拜导致新闻传播专业性弱化
三、“舆情搭车”现象的引导困境
(一)热点频发让引导应接不暇
(二)话题纷杂阻碍议题深入
(三)多元表达让共识难以形成
(四)习惯性质疑增加引导难度
(五)应对措施落后于技术发展
四、规避“舆情搭车”的策略分析
(一)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政府公信力
(二)建立系统的舆情应对体系
(三)打捞沉默舆情,避免次生灾害
(四)放大主流声音,进行有力引导
(五)推进公众教育,建立规范表达机制
结 语
本文编号:3737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73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