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素质发展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30 00:19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素质发展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刑罚模式,是犯罪人再社会化改造的过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是以未成年人犯为特殊群体进行的社区矫正。2012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及司法部,共同颁布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该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问题,这是我国社区矫正立法史的重要一页,是我国社区矫正立法的里程碑。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立法和实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犯罪原因比较复杂,加上未成年人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科学的和人性化的矫正措施来矫正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社区矫正是被各国实践证明了的比较有效的矫正方式,所以,对未成年人进行社区矫正,并在社区矫正的环境中发展其社会素质已经越来越成为未成年犯罪人矫正教育的趋势。 本文拟在总结未成年人的社会素质发展、与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当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方法创新建议。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课题来源、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国内外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里包括未成年人的社会素质发展的对象、内容、特征、现状。 第三章主要介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第四章主要是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社区矫正 未成年人 社会素质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8;C91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8
- 1.1 课题来源9-10
- 1.2 选题背景及依据10
- 1.3 课题研究目的10-11
- 1.3.1 有助于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理论10-11
- 1.3.2 有助于促进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实践11
- 1.4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1-13
- 1.4.1 理论意义11-12
- 1.4.2 现实意义12-13
- 1.5 文献综述13-17
- 1.5.1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5.2 国外研究现状14-17
- 1.6 研究方法17-18
- 第2章 未成年人的社会素质发展与未成年人犯罪18-25
- 2.1 未成年人社会素质发展的内容18-20
- 2.1.1 融入政治氛围18-19
- 2.1.2 接受道德规范19
- 2.1.3 认识性别角色19
- 2.1.4 形成科学的价值观19-20
- 2.1.5 具备适应社会的知识与能力20
- 2.2 未成年人社会素质发展的特征20-21
- 2.2.1 价值观方面20
- 2.2.2 道德观方面20-21
- 2.2.3 学习观方面21
- 2.2.4 社交观方面21
- 2.2.5 现代观方面21
- 2.3 社区矫正对象社会素质发展现状21-23
- 2.3.1 强制措施的时效较短21-22
- 2.3.2 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欠佳22
- 2.3.3 专业人员缺乏影响矫正质量22
- 2.3.4 缺乏就业技能难于回归社会22-23
- 2.4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特征23-25
- 2.4.1 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特征23-24
- 2.4.2 未成年矫正对象的行为特征24-25
- 第3章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5-32
- 3.1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现状25-26
- 3.1.1 已经形成了多部门合作机制25
- 3.1.2 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25-26
- 3.2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26-28
- 3.2.1 重法制教育,轻道德教育26
- 3.2.2 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26-27
- 3.2.3 重行为矫正,轻思想矫正27
- 3.2.4 重教育形式,轻教育效果27-28
- 3.3 社区矫正工作效果较差的原因28-32
- 3.3.1 社区建设的相对滞后28
- 3.3.2 经费投入的不足28-29
- 3.3.3 未成年犯罪人生理和心理因素不利于社区矫正29-30
- 3.3.4 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影响社区矫正效果30-32
- 第4章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32-39
- 4.1 社区矫正对象素质发展的方法32-35
- 4.1.1 在学习知识上注重社会认知水平32
- 4.1.2 在可控基础上注重社会实践32-33
- 4.1.3 在强制措施基础上注重思想政治教育33
- 4.1.4 在协同基础上注重发挥专业人员作用33-34
- 4.1.5 在发展特长的基础上注重就业技能培养34-35
- 4.2 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35-36
- 4.2.1 教育与惩罚相结合35
- 4.2.2 专门部门与社会资源相配合35
- 4.2.3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协调35-36
- 4.2.4 思想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统一36
- 4.3 完善社区矫正的机制36-39
- 4.3.1 以少年司法制度为依托36-37
- 4.3.2 加强教育经费的保障37
- 4.3.3 健全社区矫正的评估机制37-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孟红;虞青松;;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之现实探讨及其制度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刘强,戴海琼,林宇虹;我国应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社区矫正管理制度[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6期
3 莫晓宇;蒋潇锋;;论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体系的完善[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4 王宝利;周鑫;;青少年犯罪社区预防与社区矫正制度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莫洪宪;;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之构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许芸;;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中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的介入[J];唯实;2006年12期
7 唐震;未成年被告人个体情况调查报告的法律性质及其运用[J];法治论丛;2002年06期
8 高一飞;;论量刑调查制度[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05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素质发展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9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999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