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9 16:05
本文关键词:包头市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现状分析
【摘要】:社会管理的创新不仅仅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展,更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内地相比,我国香港地区的社会工作队伍能够为弱势群体甚至是社会公众提供专业、优质的社会服务,使得社会工作群体在香港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并受到高度认可和评价。然而,受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及历史元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现代的社会工作即使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却一直没有得到成熟、专业、职业的发展。加之,包头市政府对社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适合得当社会政策,发展社会工作的行动也比较缓慢。同时,社会工作在被认同为一种职业,但受社会工作群体自身、组织机构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认同度还很低。针对目前包头市社会工作认同度不高,社会工作人才流失严重,社会工作资源浪费等现状,笔者选取包头市社区社会工作者、企业社会工作者、民政社工等共110名社会工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10名社工进行了访谈,发现社会工作诸多方面还不被承认和认可。本文借鉴香港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经验,分析包头市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从本土视角出发,探索对提升包头市社会工作职业认同有意义的建议;首先,从社工自身方面,增强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其次,在组织方面:注重招募、入职筛选工作,合理的晋升架构及完善的薪酬体制、奖惩分明;最后,在社会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建立社会工作制度,给与社工法律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稳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减少社会工作资源浪费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社会工作 职业认同 香港社会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9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9
- 1.2.1 理论意义9
- 1.2.2 现实意义9
- 1.2.3 研究目的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9-16
- 1.3.1 国内外研究综述9-13
- 1.3.2 相关概念13-14
- 1.3.3 相关理论14-16
- 1.4 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6-17
- 1.4.1 研究目标16
- 1.4.2 研究内容16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6-17
- 1.5 研究方法及思路17-19
- 1.5.1 研究方法17
- 1.5.2 研究设计17
- 1.5.3 研究思路17-19
- 第二章 职业认同的价值及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现状19-34
- 2.1 职业认同的价值及作用19-20
- 2.2 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20-21
- 2.2.1 个人因素20
- 2.2.2 家庭因素20-21
- 2.2.3 组织因素21
- 2.3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现状调查21-34
- 2.3.1 样本的基本情况21-24
- 2.3.2 社会工作者自身的认同情况24-26
- 2.3.3 组织团队的认同26-30
- 2.3.4 社会认同情况30-34
- 第三章 社会工作职业认同低的原因分析34-43
- 3.1 个人因素34-36
- 3.1.1 社会工作群体的年龄偏低,职业选择面宽34-35
- 3.1.2 角色定位不清,职业生涯不明确35
- 3.1.3 缺乏自我承认,自我应对能力差35-36
- 3.1.4 专业素质能力低,职业自尊不强36
- 3.2 组织因素36-41
- 3.2.1 团队关系和谐,但同工不同酬36-37
- 3.2.2 低薪资,低待遇37-38
- 3.2.3 行政性工作较多,专业性服务没有容身之地38-39
- 3.2.4 缺少继续教育培训,职业规划不清晰39-40
- 3.2.5 晋升空间小,机制不完善40-41
- 3.3 社会因素41-43
- 3.3.1 低认知,低认同41
- 3.3.2 政府政策无法落实,政绩高于服务41-42
- 3.3.3 社会地位偏低,职业声望不高42-43
- 第四章 提升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思考43-49
- 4.1 借鉴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得出的启示43-45
- 4.1.1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43
- 4.1.2 香港社会工作制度完善,政策规范43-44
- 4.1.3 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44
- 4.1.4 服务面广,影响力大,社会认同高44-45
- 4.2 本土化提升社会工作认同的思考45-49
- 4.2.1 社工群体自身提升职业认同的思考45
- 4.2.2 组织机构提升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思考45-47
- 4.2.3 社会方面提升社会工作职业认同的思考47-49
-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54-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荣;;功能与角色:中加社会工作者比较——以社区发展为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朱伏平;张宁俊;;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1期
3 史柏年;;体制因素与专业认同——兼谈社会工作职业化策略[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赵伟;;职业认同理论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17期
5 吴丹;;港台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比较分析[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年04期
6 顾东辉;;刍论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7年10期
7 史铁尔;;整体着眼提升社会工作职业认同[J];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2007年10期
8 刘继同;回应社会需要与解决社会问题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与突破口[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张萌萌;;西方身份认同研究述评[J];云梦学刊;2011年02期
10 于洋;何睿;;论警察职业认同[J];政法学刊;2008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苗青清;社工职业倦怠的督导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黄珊珊;北京市民办NGO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本文编号:589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89943.html
教材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