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宁夏沿黄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16:08

  本文关键词:宁夏沿黄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城镇化 动力机制 宁夏沿黄经济区


【摘要】: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有效保证我国的社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需要选择新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本文以宁夏沿黄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将新型城镇化分为经济基础、社会功能、环境质量、城乡统筹四个子系统,通过定量分析找出对沿黄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推动作用较强与较弱的力量,纵向分析新型城镇化的驱动系统,并运用协调度模型横向研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从而推出宁夏沿黄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与结论与展望,理论研究部分包含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实证研究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包括第三章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现状,第四章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第五章宁夏沿黄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第六章对策与建议;第七章是结论与展望部分。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经济基础系统、社会功能系统、城乡统筹系统对宁夏沿黄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明显,环境质量系统推动作用较弱甚至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造成阻碍;各子系统中,经济基础与城乡统筹子系统的协调性最好,说明经济效能与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支撑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基础与城乡统筹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社会功能与环境质量子系统的协调系数最低,表明环境保护力度跟不上社会功能的建设进度;按照新型城镇化子系统的得分情况,将不同地区的动力机制分为四类,经济基础薄弱型,包括平罗县与利通区,社会功能欠缺型,包括石嘴山市辖区、青铜峡市、中宁县,环境质量约束型的是贺兰县与灵武市,银川市辖区与永宁县、沙坡头区属于城乡统筹弱化型。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动力机制 宁夏沿黄经济区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8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5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7-8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8-11
  • 1.3 研究思路11-14
  •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5-19
  • 2.1 相关概念15-16
  • 2.2 理论基础16-19
  • 第三章 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现状19-24
  • 3.1 研究区概况19-21
  • 3.2 城镇化现状与主要问题21-24
  • 第四章 宁夏沿黄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24-39
  • 4.1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4-28
  • 4.2 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模型28-32
  • 4.3 新型城镇化水平现状分析32-33
  • 4.4 新型城镇化水平演变过程分析33-35
  • 4.5 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35-39
  • 第五章 宁夏沿黄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39-51
  • 5.1 新型城镇化驱动力分析39-42
  • 5.2 新型城镇化子系统协调度分析42-43
  • 5.3 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模型构建43-48
  • 5.4 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48-51
  • 第六章 推进宁夏沿黄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51-55
  • 6.1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能51-52
  • 6.2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完善社会功能52
  • 6.3 加强生态建设,提升环境质量52-53
  • 6.4 注重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53-55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55-57
  • 7.1 主要研究结论55
  • 7.2 论文的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介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功豪,马润潮;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J];地理学报;1999年02期

2 李楠;熊竞;;广西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战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4期

3 牛晓春;杜忠潮;李同f;;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3年02期

4 安晓亮;安瓦尔·买买提明;;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2013年07期

5 王素娟;吴殿廷;赵林;吴昊;;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3期

6 熊宁;小城镇在农村区域经济中的成长机制初探──以江苏为例[J];经济地理;1997年01期

7 张静;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2期

8 秦青;;基于DEA交叉评价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08期

9 戚晓旭;杨雅维;杨智尤;;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02期

10 李鑫;李兴校;欧名豪;;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与地区差异分析[J];人文地理;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振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东北地区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标;中国集约型城镇化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越;东北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明;江苏城市化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3 朱芳芳;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4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89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89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8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