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青春期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22:19
本文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青春期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青春期 流动儿童 自我同一性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
【摘要】:流动儿童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附属产物。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迁移愈来愈呈现“家庭化”趋势,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大幅度增长。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指出在不同的阶段,个体面临着不同的人生任务,进入青春期个体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疾风暴雨般的变化,是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时期,个体能否完成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任务关系着个体以后的发展,影响着个体的一生,而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受个体生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 本文浅析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分析步入青春期阶段,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流动儿童自我意识存在矛盾,自我与社会认知存在偏差,家庭教育方式及亲子关系存在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师资及教学条件落后,缺乏与城市同龄人的沟通交流,流动儿童聚集的社区基本设施不足、卫生条件较差和社会主流文化对流动儿童群体的负面评价等等。这些不利的成长环境制约着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不利于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文章最后部分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青春期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的原则和策略,整合了学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外展工作方法,从中观和微观层面优化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关键词】:青春期 流动儿童 自我同一性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5;C91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一、绪论10-23
- (一) 选题由来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3
- 1、国外研究11
- 2、国内研究11-13
- (三) 研究意义13-14
- 1、理论意义13-14
- 2、实践意义14
- (四) 研究方法14
- (五) 技术路线14-15
- (六)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主要观点15-23
- 1、自我同一性概念16-17
- 2、自我同一性的理论17-19
- 3、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因素19-23
- 二、青春期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面临的问题23-32
- (一) 个体因素方面23-25
- 1、青春期流动儿童自我意识中的矛盾23-24
- 2、青春期流动儿童自我与社会关系认识上的偏差24-25
- (二) 社会因素方面25-32
- 1、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面临的家庭问题25-26
- 2、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面临的学校问题26-27
- 3、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同伴关系及友谊的缺失27-29
- 4、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面临的复杂社区状况29-30
- 5、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面临的负面社会文化30-32
-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32-44
- (一)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原则32-34
- 1、尊重的原则32-33
- 2、反对歧视33
- 3、关怀保护33
- 4、保守秘密33
- 5、助人自助33-34
- (二)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策略34-44
- 1、运用个案工作方法直接干预34-35
- 2、以小组工作方法为主导35-39
- 3、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坊39-40
- 4、介入流动儿童的家庭40-41
- 5、开办社区成长中心41-42
- 6、优化流动儿童成长坏境42-44
- 四、研究总结及反思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媛;非农民工:进城农民工子女未来的另一种可能[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91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9132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