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离散化农村家庭的维系机制及未来趋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16:36

  本文关键词:离散化农村家庭的维系机制及未来趋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离散化 农村家庭 维系机制


【摘要】: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城市务工。然而,由于城乡二元化的体制和户籍制度的约束,以及他们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从农村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无法实现举家迁移,他们的部分家庭成员被留在农村,这就造成了中国独特的留守人口现象。 家庭成员的分散,导致各家庭成员角色的冲突和混乱,影响家庭的生产、消费、教育、抚养和赡养、情感支持等功能的发挥。离散化农村家庭中的成员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和角色冲突,因此我们对这些虽处于离散化状态仍然能够和睦相处的家庭的研究对于维护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具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采用个案法和观察法,以家庭为分析单位,以离散化的农村家庭成员为调研对象,采用目的性抽样,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获得一手的调研资料,同时通过文献法搜集相关学者的实证调研数据作为补充。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着重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分散的家庭成员如何努力维系家庭的完整;本文对不同的流动人口家庭进行分层分类的研究,在研究对象上有更进一步的细化;研究内容上,本文不仅重视对家庭中夫妻关系的分析,更着重研究作为家庭重要成员的子女对家庭的影响,了解在离散化的家庭中,不同年龄段的子女对家庭的维系和互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家庭部分成员外出务工导致家庭成员长期分离,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他们是分离的,但是他们仍然共享一个家庭;虽然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但是他们通过经济保障机制、沟通及情感表达机制、重大事件协商机制和动力机制努力维持家庭完整。外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为家庭的稳定提供经济保障,改善家庭成员的生活状况;通过电话、网络、探亲等方式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交流,并通过赠送礼物、节假日问候表达情感;面对重大事件,家庭成员集体协商解决;相互的理解和支持提供了家庭稳定和谐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这些机制之间的良性互动,维系了离散化农村家庭的完整。 由于传统家庭观念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深刻影响,离散化农村家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长期存在,为此需要采取措施着力保障离散化农村家庭维系机制的正常运作;重建社区支持,降低离散化农村家庭成员的压力;努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制度改革,使离散化农村家庭早日团聚。
【关键词】:离散化 农村家庭 维系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2.8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
  •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11-13
  • 二、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13-19
  • (一) 家庭的概念与家庭结构、家庭功能13-14
  • (二) 本文的相关概念界定14-15
  • (三) 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15-18
  • 1、对农村流动人口婚姻家庭现状的研究15-17
  • 2、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观念的研究17-18
  • (四)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18-19
  • 三、研究设计19-22
  • (一) 研究方法与资料的收集19
  • (二) 田野点介绍19-20
  • (三) 个案家庭基本情况介绍20-22
  • 四、离散化农村家庭的形成及家庭成员的生存现状22-29
  • (一) 离散化农村家庭的形成22-23
  • (二) 离散化农村家庭成员的生产生活状况23-29
  • 五、离散化农村家庭的维系机制29-39
  • (一) 经济保障机制29-31
  • (二) 沟通表达机制31-35
  • 1、探亲31-32
  • 2、信息沟通32-34
  • 3、礼物的流动34-35
  • 4、节日问候35
  • (三) 重大事件协商机制35-37
  • (四) 动力机制37-39
  • 六、离散化农村家庭维系的深层原因及未来趋向分析39-45
  • (一) 离散化农村家庭维系的深层原因39-42
  • 1. 传统而富有时代精神的家庭观念39-41
  • 2. 制度影响下落叶归根的家庭预期41-42
  • (二) 离散化农村家庭的未来及应对42-45
  • 1. 采取措施着力保障离散化农村家庭维系机制的正常运作42-43
  • 2. 重建社区支持,降低离散化农村家庭成员的压力43
  • 3. 努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制度改革,使离散化农村家庭早日团聚43-45
  • 七. 结论与思考:家庭之维45-47
  • (一) 本文的主要结论45
  • (二) 进一步的讨论45-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2
  • 后记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忆源;;流动农民工家庭中的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2 金一虹;;离散中的弥合——农村流动家庭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3 张洪林;廖宏军;;流动人口家庭暴力与构建和谐社区预防机制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迟书君;深圳流动人口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5年11期

5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通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青年研究;2006年09期

6 迟书君;;深圳流动人口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报告(之二)——深圳流动人口的家庭关系[J];青年研究;2007年05期

7 许传新;;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0年01期

8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年03期

9 王玲杰;叶文振;;流动人口婚姻满意度实证分析[J];人口学刊;2008年02期

10 孙鹃娟;;成年子女外出状况及对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J];人口学刊;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754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54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0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