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构建及完善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9 19:37
本文关键词:老龄化背景下构建及完善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体系研究
【摘要】:2012年1月17日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目前我国养老模式主要以传统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养老为主,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趋加深,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以及社会养老机构的不足,使养老问题成为21世纪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社会工作强调并重视老年社会工作,对于缓解与解决目前正趋向严重的老年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城市社区养老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运用中西比较分析的方法等,对这种介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的社区照顾养老的可行性进行剖析,分析传统养老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不完善之处提出可行性对策。本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方法及意义、相关文献综述和主要概念的界定以及本文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构建与完善城市社区养老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趋严峻的养老问题。回顾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并且简要概述了我国人口结构的演变过程。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利用统计数据分析法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迅速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压力等特点。 第三部分,传统养老模式的局限以及社区照顾的优势。主要研究的着力点在于我国现行的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弊端,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由于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改革,,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现已无法满足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机构养老在我国主要是以养老院、养老公寓的形式存在,在养老机构中养老,由于它的高的收费标准,并且在养老院中养老有悖于传统的观念,所不被大多数老年人所接受。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社区照顾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文章从社区照顾养老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社区照顾养老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相比存在的优势所在、发展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现实意思三点出发阐述了在新的形势下,论述社区照顾养老服务模式是我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 第四部分,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区照顾。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去处理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在构建我国社区照顾模式,应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遵循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基本原则;以政府主导、非营利机构运作、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志愿者参与为大体框架;并且提出完善我国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体系的策略;坚持规范化地发展好社区照顾养老服务体系、加快社区照顾养老服务体系的产业化进程和加强社区照顾养老服务体系的政府支持。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照顾体系出谋划策。 第五部分,结束语。对文章的研究内容做了综合性的评述,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的背景下,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无法满足我国城市养老需求,我国需要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之路。对社区照顾养老服务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与优势所在;并从政府的政策支持、非营利机构的规范化运作和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等方面为介入点,为完善社区照顾养老服务体系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见解。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区照顾 城市老年人 社会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2 相关研究述评13-16
- 1.2.1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13-14
-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14-16
- 1.3 主要概念界定16-17
- 1.3.1 城市老年人16
- 1.3.2 人口老龄化16
- 1.3.3 社区照顾16-17
- 1.3.4 社会工作17
- 1.4 研究方法17
- 1.5 论文内容与结构17-18
- 1.6 创新及不足18-19
- 第二章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19-27
- 2.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19-24
- 2.1.1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发展迅速19-20
- 2.1.2 困难老人的数量多20-22
- 2.1.3 老龄化先于工业化22
- 2.1.4 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22-23
- 2.1.5 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23-24
- 2.2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24-25
- 2.3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及紧迫性25-27
- 第三章 传统养老模式的局限及社区照顾的优势27-33
- 3.1 传统养老的局限27-29
- 3.1.1 传统家庭养老的局限性27-28
- 3.1.2 机构养老的局限性28-29
- 3.2 社区照顾的优势29-33
- 3.2.1 社区照顾的内容29-30
- 3.2.2 社区照顾的优势30-32
- 3.2.3 社区照顾的可行性32-33
- 第四章 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区照顾33-46
- 4.1 构建中国特色社区照顾的基本框架33-38
- 4.1.1 构建中国特色社区照顾的基本原则33-36
- 4.1.2 构建中国特色社区照顾体系的基本框架36-38
- 4.2 完善中国特色社区照顾的具体策略38-46
- 4.2.1 规范与发展社区照顾养老38-40
- 4.2.2 合理调整社区照顾体系中多因素结构40-41
- 4.2.3 加快社区照顾的产业化进程41-43
- 4.2.4 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照顾中的应用43-45
- 4.2.5 加强社区照顾的政策支持45-46
- 结束语46-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芬;蒋宗凤;;空巢家庭问题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徐祖荣;;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讨[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罗晓路;;建立多档次老年公寓[J];北京观察;2007年05期
4 周云朝;刘丽芳;夏士刚;;关于“老有所为”文化建设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9年15期
5 黄瑞;;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4期
6 郑斯林;面对“未富先老”如何解决“老有所养”[J];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31期
7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咨询组;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若干问题和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年05期
8 王海燕;发展城市社区养老 应对人口老龄化[J];理论学刊;2002年03期
9 李晓华;社区照顾模式与我国养老方式选择[J];理论学刊;2005年10期
10 张泉泉;桂杰;;中国面临养老危机[J];科学大观园;2007年1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昱;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谭樱芳;建立与完善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董建军;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与社工介入[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55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5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