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角色压力和工作倦怠关系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角色压力和工作倦怠关系实证研究
【摘要】:近年来,政府鼓励大批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农村入职既缓解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又为新农村基层管理输送了大批有热情、有能力的新鲜血液。但是由于部分城镇大学生在驻村工作后出现了心理调适能力、角色定位不清以及业务知识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角色压力导致其工作缺乏热情、对村民冷漠、士气低下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等工作倦怠的表现,甚至部分大学生村官还出现了无端离职、主动放弃工作岗位的现象。针对大学生村官群体工作现状,分析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并根据缓冲因素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相关配套措施,是确保大学生村官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步骤。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陕西省、四川省和江苏省内九个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基于各地区大学生村官建立的QQ群,按照QQ号尾号随机抽取样本共135名。通过对问卷获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缓冲效应分析。验证了角色压力与工作倦怠存在正向相关性,其中角色冲突可预测情绪耗竭和去人性化;角色模糊和角色量负荷能够完整预测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角色质负荷能够预测情绪耗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而对于缓冲因素的验证,缓冲效应分析表明,主观缓冲与工作倦怠各维度均为负向相关,与情绪耗竭的相关程度较强;客观缓冲与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相关性较强,与情绪耗竭不存在显著相关;缓冲利用度与情绪耗竭相关程度较高。 结合数据分析的结果,本研究认为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够适应农村生活并保证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的效果,应该从两个方面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相关配套措施。首先,从大学生自身心理调适能力来看。大学生要在入村工作之前就端正心态,做好心理建设,入村工作以后的大学生村官要尽快找准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城镇的大学生,要尽快融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用群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其次,从制度层面来看。丰富选聘内容,加入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测评;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机制;做好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角色压力 工作倦怠 激励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2 研究内容10-11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1-13
- 1.4 可能创新之处13-15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15-20
- 2.1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的研究15-16
- 2.2 大学生村官制度方面的研究16-17
- 2.3 大学生村官心理及能力方面的研究17-18
- 2.4 大学生村官角色压力方面的研究18-20
-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访谈分析及问卷设计20-30
- 3.1 访谈研究20-23
- 3.2 角色压力对工作倦怠的作用路径23-26
- 3.3 模型构架和研究假设26-28
- 3.4 调查问卷设计28-30
- 第四章 实证分析30-43
- 4.1 样本区及样本选择说明30-31
- 4.2 问卷调查31
- 4.3 问卷统计分析31-43
- 4.3.1 描述性分析31-33
- 4.3.2 相关分析33-36
- 4.3.3 回归分析36-39
- 4.3.4 缓冲效应分析39-43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分析和建议43-51
- 5.1 角色压力和工作倦怠关系讨论43-44
- 5.2 工作倦怠问题缓冲因素验证结论44-47
- 5.3 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相关建议47-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门杰;;大学生村官成长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夏利明;曹雷;;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和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齐鹏;罗娜;苏益南;;大学生村官入职动机调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4 严雄飞;邢英俊;;河南省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5 申建军;周永华;;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退出机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07期
6 侯伟;;“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30期
7 王毅;;大学生村官科学培养机制构建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8 王继夏;魏宗媛;黑立扬;;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大学生村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9 童辉杰;程亚平;;基层政府的组织支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10 杨yN;任鸿;肖彦;周娟;杨巧洋;;大学生“村官”——转型期农村社会工作新力量[J];改革与开放;201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常明;大学生到村任职对农村政治建设的作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3 刘满喜;大学生“村官”机制与新农村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邱玉函;从大学生到“村官”:角色领会中的冲突与调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樊宸雨;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刘芬娜;大学生村官在角色定位过程中的困境[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59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5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