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交往与女性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16 01:24

  本文关键词:交往与女性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交往 女性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要】:人的交往程度决定人的发展程度。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自然属性是人性的物质基础,社会属性制约自然属性,是人性的根本。马克思说: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发展都与人的交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交往的根源,而交往关系决定着人的本质;满足人的需要是人的交往活动的目的,人的需要又推动人的发展;交往关系是人的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人的发展本身内含人的交往关系的变化。人的交往与人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女性的交往程度决定女性发展程度。女性交往与男性交往既具有共同点也存在明显差别。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女性交往较之于男性,无论在交往理念、交往范围、交往对象、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与交往内容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交往的差别制约并决定着发展程度的不同。造成男性与女性交往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也有自身的;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女性交往与发展作为“人的依赖”阶段,除了女性对女性的依赖之外,更凸现的是女性对男性的依赖,“第二性”的地位和社会身份直接限制了女性的交往与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依赖阶段,女性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特别是女权运动的兴起,使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形式单一化取得了突破,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女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保障,相应地,女性的发展也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 当前,女性交往与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女性在传统的真实交往中,在交往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其交往方式与范围也逐渐朝着多向交往与虚拟交往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女性的境遇。但是,传统的角色定位和社会分工、政治结构的性别失衡、就业歧视、婚育压力等仍然限制着女性的交往和发展。对此,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强化自身素质、提高交往的自觉性和扩大交往范围,仍是促进当代女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社会交往 女性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引言10-14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三、创新之处11-12
  • 四、研究方法12-14
  • 第一章 人的交往程度决定人的发展程度14-22
  • 1.1 人的交往与人的本质14-16
  • 1.1.1 交往是人的实践条件和结果14-15
  • 1.1.2 人的本质活动是社会交往的根源15
  • 1.1.3 交往关系决定人的本质15-16
  • 1.2 人的交往与人的需要16-18
  • 1.2.1 满足人的需要是人的交往活动的目的16-17
  • 1.2.2 人的需要推动人的交往17
  • 1.2.3 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17-18
  • 1.3 人的交往与人的发展18-22
  • 1.3.1 交往关系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关键因素18
  • 1.3.2 人的发展内含人的交往关系的变化18-19
  • 1.3.3 交往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19-20
  • 1.3.4 人的交往程度决定人的发展程度20-22
  • 第二章 女性的交往程度决定其发展程度22-40
  • 2.1 女性交往与其发展的基本思想22-28
  • 2.1.1 东方关于女性交往与其发展的基本思想22-24
  • 2.1.2 西方关于女性交往与其发展的思想24-26
  • 2.1.3 马克思主义关于女性交往与其发展的思想26-28
  • 2.2 女性交往与其发展的基本历史28-36
  • 2.2.1 前资本主义的女性交往与其发展28-30
  • 2.2.2 资本主义社会的女性交往与其发展30-33
  • 2.2.3 社会主义社会的女性交往与其发展33-36
  • 2.3 女性交往与其发展的独特性36-40
  • 2.3.1 交往理念与女性发展的独特性36-37
  • 2.3.2 交往内容与女性发展的独特性37-38
  • 2.3.3 交往对象与女性发展的独特性38
  • 2.3.4 女性的交往程度决定女性的发展程度38-40
  • 第三章 当代女性交往与其发展的新问题40-46
  • 3.1 当代女性交往与其发展的新特点40-42
  • 3.1.1 在多向交往中的发展40
  • 3.1.2 在真实交往中的发展40-42
  • 3.1.3 在虚拟交往中的发展42
  • 3.2 当代女性交往与其发展的新问题42-46
  • 3.2.1 传统角色定位与现代的冲突42-43
  • 3.2.2 政治结构中去女性化43
  • 3.2.3 就业歧视的阻碍43-44
  • 3.2.4 个人生育与社会工作要求的矛盾44-46
  • 第四章 当代女性交往与其发展的新途径46-54
  • 4.1 提高交往自觉性是女性发展的主体要素46-47
  • 4.1.1 女性交往自觉性的程度46-47
  • 4.1.2 提高女性交往自觉性的途径47
  • 4.2 扩大交往范围是女性发展的必要条件47-50
  • 4.2.1 女性交往的理性审视47-48
  • 4.2.2 交往范围扩大的途径48-50
  • 4.3 充实交往内容是女性发展的新路径50-54
  • 4.3.1 女性交往的现代性内容50-51
  • 4.3.2 充实女性交往内容的路径51-54
  • 结束语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银;;人发展的伦理诠释[J];学术交流;2007年06期

2 杨蔚;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发展[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3 缪红娟;浅谈语文教育中的人的发展[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张琮;;试论闲暇教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J];理论导刊;2011年09期

5 杨婧媛;;论循环经济、生产力和人的发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6 陈新夏;;人的发展视域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晋阳学刊;2006年04期

7 董丁戈;许鸣;王广义;;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4期

8 秦龙;;马克思从“共同体”视角看人的发展思想探析[J];求实;2007年09期

9 陈玉冲;孙焕玉;;浅析和谐社会视角下人的发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杨芳;;论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的实质[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夏;;人的发展的新路向[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2 刘海涛;;从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看和谐社会的构建[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亢安毅;;人的发展的当代诠释与反思[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张国;;低碳经济背景下人的发展问题浅析[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旭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朱松春;李建辉;韩春立;杨砾;;论系统工程和人的发展战略[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7 周忠厚;;人的发展论、人的全面发展论和当代文艺思潮[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彭鹏;;制度创新:正义之维与人性之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蒋永萍;唐斌尧;;妇女与经济研究综述[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陈文江;卢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实现途径与条件——邓小平对人的发展问题的把握[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留清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 李炳炎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应该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方式转变[N];中国改革报;2010年

2 杜宇;教育的最终指向:人的发展[N];天津教育报;2011年

3 顾明远;教育要回归“人的发展”原点[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江苏姜堰市蒋垛中学 孙善网;人的发展:不只是写作的永恒主题[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闻悟;人的发展更重要[N];人民日报;2011年

6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 顾国新;坚持党的领导 尊重人的发展[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7 记者 宋时飞;更加重视人的发展[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8 颜峰;日韩女性“不婚潮”[N];人民日报;2011年

9 记者 郑晓舟;救经济靠女性?[N];上海证券报;2011年

10 记者 潘一峰 通讯员 潘美华;杭州女性发展研究中心成立[N];杭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兰;中国当代女性生存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杨凤;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3 刘晓辉;当代中国女性发展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4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万明;国际政治中女性领导人的政治传播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杨斌;健身健美体育:女性身体美的理性回归[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7 刘峰;清末民初女性西游与文学[D];苏州大学;2012年

8 陈蕾;女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娟;日常生活与人的发展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2 王莹;市场经济交往与人的发展[D];新疆大学;2011年

3 田润峰;论秩序[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薛红亮;和谐社会人的发展的主体性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章永辉;网络与人的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梅爽;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利珍;法的价值与人的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金蕾;交往与女性发展[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吴德军;知识经济与人的发展[D];湘潭大学;2002年

10 符丽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关系辨证[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860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60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f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