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精神”精准传播的渠道选择及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8:24
本文关键词:“南宁精神”精准传播的渠道选择及优化研究
【摘要】:自“彭宇案”开始,到底该不该帮助跌倒老人似乎成为困扰我国国民的一大难题。人们逐渐适应麻木和冷漠的社会气息,当遇到被困难缠身的人,往往用“冷眼旁观”代替“施以援手”。 2010年11月,前南宁市委书记车荣福正式提出,“能帮就帮、敢做善成”就是南宁的城市精神。“南宁精神”赋予了南宁这座城市以人情味儿。在各大城市积极探寻城市精神定位及塑造城市精神的今天,“南宁精神”作为软实力对于南宁的城市发展及城市形象的宣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宁精神”需要传播给最广泛的受众,受众又拥有不同的媒体接触习惯。那么,通过什么样的传播渠道才能精准定位?笔者想从传播学的角度予以分析。 本文采取“传播现状分析——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优化渠道”这一逻辑顺序进行研究,试图用最客观的方法优化“南宁精神”精准传播的渠道。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陈述选题背景、相关文献综述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提出研究假设;第二部分解读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包括城市精神、南宁精神的释义和精准传播的含义;第三部分叙述“南宁精神”精准传播的意义,讨论本篇论文具备的研究价值。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南宁精神”传播现状,包括当今“南宁精神”的传播渠道选择、当前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第五部把受众按照不同的媒体接触习惯分类,试图打造一个立体式的传播大网络。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选择不同的传播渠道。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一系列的全面研究,能够为“南宁精神”在南宁市的精准传播提供个有力参考。
【关键词】:南宁精神 精准传播 受众 传播渠道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C9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9-11
- 1.2 文献综述11-13
- 1.2.1 国外研究情况11
- 1.2.2 国内研究情况11-13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4
- 1.4 论文研究假设14-15
- 第二章 “南宁精神”精准传播的相关概念解读15-19
- 2.1 城市精神与南宁精神的含义15-17
- 2.1.1 城市精神定义解读15-16
- 2.1.2 南宁精神的含义16-17
- 2.2 精准传播的定义和内涵17-19
- 第三章 “南宁精神”精准传播的目的与意义19-24
- 3.1 “南宁精神”传播的意义19-22
- 3.1.1 南宁精神是取之于民的精神19-21
- 3.1.2 南宁精神是用之于民的精神21-22
- 3.2 “南宁精神”精准传播的意义22-24
- 第四章 现阶段南宁精神的传播情况分析24-40
- 4.1 调查问卷发放情况说明24
- 4.2 目前“南宁精神”的传播渠道选择24-33
- 4.2.1 纸质媒体:以《广西日报》和《南宁日报》为代表,突出榜样的力量25-28
- 4.2.2 电视媒体:以《帮得行动》为代表,突出电视节目的宣传效果28-30
- 4.2.3 网络媒体的传播过于分散,杂乱无章30-33
- 4.3 “南宁精神”传播中存在的问题33-35
- 4.3.1 “南宁精神”传播的准确率偏低33-34
- 4.3.2 “南宁精神”出现“记忆盲区”34
- 4.3.3 “张冠李戴”,混淆“绿城”与“南宁精神”34-35
- 4.4 “南宁精神“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原因探究35-40
- 4.4.1 多个口号分别在大众媒体传播,信息易被混淆36-37
- 4.4.2 传播渠道的“老化”37-38
- 4.4.3 “敢做善成”理解上存在难度,容易形成“记忆盲区”38-40
- 第五章 打造立体传播大网络,优化“南宁精神”精准传播渠道40-53
- 5.1 依旧发挥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41-43
- 5.1.1 报刊:标题醒目、内容突出“南宁精神”报道主题41-42
- 5.1.2 电视:投放电视公益广告,抓住收视黄金时段42-43
- 5.1.3 利用户外媒体传播43
- 5.2 发挥组织传播的优势43-44
- 5.2.1 利用大型活动,传播“南宁精神”43-44
- 5.2.2 工作单位定期召开主题报告会,学校定期开设主题公开课44
- 5.3 利用事件营销传播,突出人际传播优势44-45
- 5.4 利用新媒体,实现精准传播45-51
- 5.4.1 网络媒体:专题网站传播和数据库传播为主,注重多个传播小渠道46-49
- 5.4.2 手机媒体:利用电子新闻和微信客户端,实现精准传播49-51
- 5.4.3 利用户外新媒体传播51
- 5.5 以政府为主体,对“南宁精神”进行整合营销传播51-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57-59
- 致谢59-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青;杨利云;周爱玲;张春风;侯婧;胡峪龙;;廊坊市城市形象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2 吴爱红;;城市精神的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2年07期
3 王天景;;新媒体冲击下的电视优势[J];新闻前哨;2008年09期
4 郭光华;;城市传播:媒介研究的新领域[J];新闻爱好者;2013年07期
,本文编号:861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6193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