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本文关键词:当代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摘要】: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一个科技昌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但是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类真正、全面的进步。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文化冲突等困扰着整个人类,理想失落、价值迷途等让我们失去了精神的家园。当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遭遇从未有过的历史困境和精神危机, 把人类命运和人本身的问题提到引人注目的地位。如何建构当代人文精神,成为当前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时热点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主要思想和理论逻辑如下: 导论 提出问题。在人文精神危机大讨论的背景下,提出这个倍受瞩目的哲学命题和阐释建构当代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第一章 人文精神及其发展历程。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对人文精神的概念作语义的考证,阐明当代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在21世纪的背景下,我认为人文精神是人类以真善美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践对人的本性、自由、平等、关怀和精神追求的尊重,通过人自身以及对人、自然、社会的恰当把握,实践人、自然、社会之间和谐的一种文化精神。人文精神是文化的灵魂,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 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精神,科学精神是近代从人文精神分野出来的一种文化精神,是人文精神的特征之一。它的其他基本特征是时代性、民族性、实践性。人文精神内涵具体表现在:(一)人就是人本身。(二)个人的自由和尊严(三)人的理想人格(四)追求和谐之美。最后还对中西人文精神发展历程做了历史的追溯。 第二章 对当代人文精神危机的思考。 首先从感性出发,总结了人文精神危机的表现形式,其中突出表现在世俗化,科技和人文的对立,数字化危机三个方面。其次,总结了关于人文精神危机论战的主要观点,对人文精神危机现象进行了理性分析,揭示了人文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人文危机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新旧价值观冲突造成价值空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强烈冲击着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而新的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当代出现了价值空白。(二)全球化文化的冲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思潮和文化理念纷涌而来,在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面前,人们一下子也很难适应这个变化太快的世界,很难定位和把握自己。(三)技术理性的异化。当代人文精神面对的敌人不是“神”,而是无空不如的物质、技术统治人、主宰人、压抑人。人文精神危机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复杂情况和遭遇的反映。当代人文精神不是整体性的失落,而是部分或者表征上出现病理特征。中国当代人文精神危机不是现代化的陷阱,它也孕育另一种挑战和机遇。 第三章 对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做了理论上的思索。首先在批判的前提下,我们要剔除中西传统文化中消极部分,借鉴和批判的析取优秀的中西文化,使我们的精神世界丰满起来。如果简单的抛弃我们传统人文精神,现代人就会生活在没有根基的文化世界,无疑会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过于肤浅。其次,当代人文精神要坚持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努力建设一个物质、精神高度文明与人的个性丰富、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再次,要在人文视野中建构科学理性,发扬科学精神。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对科学技术进行人文的驯化,人类将必然走向灾难。最后,在数字化的新时代,创造出新的适应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文精神。数字化 WP=3 的灵魂是人文精神,离开人文精神的辅佐和指导,网络技术就有走向危险的境地。 第四章 从实践层面找出可行的走出当代人文精神困境的具体出路。首先,在全球化视野中沟通和把握人本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次,加强人文教育是建设人文精神的具体途径。新的人文精神只有通过人才能建立,是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完善的过程。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人文教育,这是一条从个体出发来解决人类人文精神问题的可操作的道路。再次,人文精神要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给人文精神注入新的内容,而人文精神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引方向,提供人文动力支持。最后,真正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找到人类精神的家园。寻找精神家园并不是要寻找精神的麻醉剂,而是要在人生艰难的处境中寻找生活的信念和依据,是我们心灵对人的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是我们追求真、善、美精神旅程中不断的超越和升华。 结语 从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做出结论性的概括,立足当代热土,培养人们的信仰和民族精神,光大人文精神的社会批判理性,为建设人类的一种合理社会状态以及文明秩序而尽一分微薄之力。
【关键词】:文精神 科学理性 市场经济 数字化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C092
【目录】:
- 导言8-9
- 第一章 人文精神及其发展历程9-13
- 一、 人文精神的内涵9-11
- 二、 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沿革11-13
- 第二章 、对当代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13-17
- 一、 当代人文精神遭遇的种种危机表现13-14
- 二、 当代人文精神危机透视14-17
- 第三章 、当代人文精神的形而上的理论构想17-24
- 一、 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析取西方近现代思潮的人文精神17-19
- 二 析取西方近现代思湖的人文精神19-21
- 三、 把马克思主义和人文精神紧密结合21-22
- 四、 在人文视野中建构科学理性,发扬科学精神22-23
- 五、 数字化的时代,创造出适应人类发展新的人文精神23-24
- 第四章 、当代人文精神的具体实践和人类精神家园的回归和展望24-30
- 一 在全球化的视野中沟通和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24-25
- 二、 当代人文精神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契合25-26
- 三、 人文教育的必要性26-28
- 四、 人类对精神家园的回归28-30
- 结语30-31
- 注释31-32
- 参考文献32-34
- 后记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培良;;论社会转型时期教育价值观念的冲突与重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2 金延,郝燕;我国体育理论中的人文精神流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3 姜羽暄;;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4 蔡德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同舟共进;2004年06期
5 王丰;;论理性与人文的失衡及其对西方哲学的影响[J];阴山学刊;2006年06期
6 曹卫国;计明霞;;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一些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杜也力;;近年来关于科学精神的探讨[J];高校社科信息;1999年04期
8 熊家良;;从科学与人文的博弈看文学的地位和意义[J];求索;2007年05期
9 孙小东;;重振当代大学精神[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1期
10 吴刚;人文精神与新人文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福华;;人文精神在住院处工作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任向阳;;人文精神——知识经济的营养液[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孙冬梅;;现代医院管理要提倡人文精神[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军;朱永康;张勇志;陈柏松;;试论人文精神与图书馆[A];图书馆与人文精神——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姚昆田;;五缘文化与中华传统人文精神[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兆德;;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的一点思考[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7 郭讲用;肖焕禹;;体育传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弘扬[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王世谊;;科学发展观与人文精神的提升[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亮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精神渗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胡高荣;王毅;;弘扬人文精神,深化写作教学改革[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信银行大连分行职工 辽宁大连 王景峰;厚积薄发 融会贯通[N];桂林日报;2007年
2 本版编辑 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沈凤姣 牡丹江医学院 薛宁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赵旭 牡丹江师范学院 高鹏超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李懿娴 牡丹江市委宣传部 陈再重;铸就精气神[N];牡丹江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辛闻;让人文精神渗入人们的心灵[N];天水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明;用人文精神塑造独特的城市品格[N];中国建设报;2003年
5 市委宣传部理论处;打造“软实力” 化为“精气神”[N];重庆日报;2006年
6 邵康庆;重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记者 谢小芬;“桂林人文精神解读”网上论坛“开谈”[N];桂林日报;2007年
8 金涌邋滕礼 刘伟 罗雪燕 邱晶晶;让人文精神成为深圳独特气质[N];深圳特区报;2007年
9 张同吾;走向人文精神的高地[N];文艺报;2006年
10 记者 王坤宁;《圣土不老》讴歌边关人文精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复旦大学;2010年
2 宫福清;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黄红生;论虚拟技术的人文价值[D];东北大学;2008年
4 袁建新;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玉柱;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利;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D];河北大学;2008年
7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8 吴笛;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杨瑛;走向反思建筑设计学——建筑设计知识批判与重建[D];重庆大学;2004年
10 宋承祥;教育结构元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英楠;儒家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会;当代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D];新疆大学;2004年
3 许爱花;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卫丽红;人文生态若干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曹文;人文精神与教师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慧;九十年代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内在理路及具体呈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锦玲;现代人文精神的文化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颜廷凤;人文精神与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邰哈斯其木格;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唐超;关于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66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6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