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戴维·洛奇小说的校园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0 07:05
  戴维·洛奇是当代英国文坛杰出的校园小说作家之一,他凭借着对西方知识界生存境况的敏锐洞察,创作出一系列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与以往小说画廊中的传统知识分子形象不同,洛奇塑造的是一群生活在当代学院体制内的校园知识分子,无论在所处的生存环境、行为方式还是生活习性上他们都显出了时代特性,是更加职业化的群体。在洛奇看来,当代知识分子令人惋惜地被学院生活重塑了,这种重塑甚至也包括了他们精神状态的缴械与自我放逐。本文拟结合西方有关知识分子的相关理论和作家本人的知识分子观,对洛奇“校园三部曲”中的校园知识分子形象,从精神层面解剖入手,探讨具有普遍意义的当代校园知识分子的精神式微问题。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知识分子”的词源考辨入手,结合学界已有的知识分子理论,揭开西方历史语境中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英雄”群体形象记忆,继而转回当代,探究20世纪中叶以来学界热议的“知识分子消逝”话题,并表明正是为体制所收编的校园知识分子在身份及精神姿态上发生的变异引起了小说家洛奇的重视,成为他创作的重要题材与思想景观。第二至三章集中就《换位》和《小世界》两部作品中的校园知识分子展开剖析,揭...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洛奇“校园知识分子”小说创作缘起
    第一节 西方传统知识分子“精神英雄”形象
    第二节 当代校园知识分子生存境遇之变
第二章 迷惘的生存者
    第一节 畸形体制中的英美两教授
    第二节 无力摆脱的生活困境
    第三节 精英意识的缺席
第三章 疯狂的追逐者
    第一节 异化的知识分子群体
    第二节 权利性爱的疯狂追逐
    第三节 精神世界的荒芜
第四章 坚定的公共人
    第一节 专业人士罗玢
    第二节 走出象牙塔
    第三节 “流亡意识”与“业余精神”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说与意识”:戴维·洛奇小说批评理论的新贡献[J]. 欧荣.  国外理论动态. 2009(03)
[2]学者的迷惘与探索——论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J]. 姜兆霞.  当代外国文学. 2009(01)
[3]从“校园三部曲”看戴维·洛奇的文化融合思想[J]. 丁威,张荣升.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4]戴维·洛奇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观”[J]. 欧荣.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5]意义的迷失与追寻——《小世界》的后现代主题分析[J]. 余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04)
[6]《换位》:一个戏仿的世界[J]. 陈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7]物欲横流的学者世界——戴维·洛奇《小世界》的互文性解读[J]. 李梅英,孙明丽.  名作欣赏. 2008(04)
[8]论《小世界》的追寻母题及其变异——一个体裁批评视角的阐释[J]. 王菊丽.  当代外国文学. 2008(01)
[9]《小世界》与英国讽刺小说传统[J]. 李梅英,张显翠.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07)
[10]评戴维·洛奇《小世界》的喜剧内涵[J]. 桑迪欢.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03)

博士论文
[1]戴维·洛奇对话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D]. 罗贻荣.天津师范大学 2009
[2]戴维·洛奇作品中的“危机”母题研究[D]. 欧荣.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中英两部校园小说比较[D]. 李慧群.南昌大学 2009
[2]多元因素的系统融合[D]. 陈漏希.苏州大学 2009
[3]《围城》与《小世界》中的现代学者形象之比较[D]. 贺晚青.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4]从“校园三部曲”看戴维·洛奇小说的叙事艺术[D]. 李斯.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论戴维·洛奇的长篇小说创作[D]. 钱颖.上海师范大学 2007
[6]戴维·洛奇创作中的知识分子主题[D]. 王善科.天津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27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27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e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