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论大学德育的文化属性 ——基于工具性和价值性的层次视角

发布时间:2021-10-13 05:55
  道德、教育和大学均与文化之间存在确实而直接的关联,那么“大学德育具有文化属性”在逻辑上无疑地是成立的。但现实情况是,在我国的德育理论和实践中,大学德育的文化属性并没有恰当地被重视和尊重,并在不够重视和片面对待的偏颇中逐渐式微。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研究回热的影响,大学德育的文化属性也只是被有限地关注和发生有限的复归。“大学德育具有文化属性”这一判断本身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可是在现实的社会运行、教育运行甚至文化运行的环境中,就往往遭遇消解。究其根本,处在困境中的,并非大学德育文化属性本身,而是大学德育属性中双方面内容的制衡关系,确切地说,是大学德育所具有的“文化价值”的外在的、非本质的工具性属性所遮蔽的大学德育作为“价值文化”的主体性和价值性属性。所以,大学德育文化属性问题研究的关键并不在于对其成立与否的讨论,也不在于对其存在性的确证,而在于对大学德育文化属性存在状态的审视,对大学德育文化属性中工具性与主体价值性之间关系失衡的检讨与反思。本文对大学德育文化属性研究的重点就在于文化属性中价值性相对于工具性的失重以及其价值性的复归。在本文中,德育概念采取“守一而望多”的思路,即德育的核心或...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视角和主体框架
第一章 大学德育文化属性的价值性失重
    第一节 大学德育实效性评价中“人”的缺位
        一、德育实效性及其评估原则
        二、大学德育低效归因辨析
    第二节 大学德育逻辑起点定位中“人”的失真
        一、德育逻辑起点的观点分析
        二、“人的文化性存在”:一种大学德育逻辑起点的见解
第二章 大学德育文化属性的工具性出离
    第一节 大学德育泛政治化及其特征
        一、大学德育泛政治化
        二、大学德育泛政治化的特征
    第二节 大学德育泛政治化的历史成因
        一、大学德育泛政治化的文化传统渊源
        二、大学德育泛政治化的当代历史原因
        三、我国大学德育价值取向的有限复归
第三章 大学德育文化属性的本体探析
    第一节 文化的性质
        一、文化的总体性质
        二、文化相对性中的性质体现
    第二节 人之生成的文化关联
        一、人的类本质形成与文化的发生
        二、文化是个体取得人之本质的基础
    第三节 大学德育内在范畴的文化本性
        一、道德的文化基因
        二、教育的文化特质
        三、大学的文化身份
        四、大学生的文化精神
第四章 大学德育的文化属性持守
    第一节 现代化转型对传统文化的挑战
        一、文化发展进程的全球化主题
        二、现代社会对传统社会的冲击
    第二节 现代政治文明的特征变化
        一、意识形态与政治文明
        二、现代政治文明的文化特征
    第三节 我国文化格局的内蕴价值
        一、文化结构的内蕴价值
        二、当前我国文化格局的价值维度分析
    第四节 大学德育文化进路的现实性分析
        一、大学德育政治社会化的职能要求
        二、大学德育权威维护的需要
        三、大学德育文化属性的层次平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 曲星.  求是. 2013(04)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思考[J]. 王欣婷,崔华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思考[J]. 菅美美.  经济研究导刊. 2012(22)
[4]身体: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J]. 李储涛.  当代教育科学. 2012(12)
[5]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J]. 代长彬.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6]从课程教育向文化认同转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研究[J]. 梁远海.  广西社会科学. 2012(02)
[7]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 秦在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
[8]家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视阈[J]. 罗时进.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1)
[9]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及其选择[J]. 顾友仁.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10]文化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J]. 董同彬.  成人教育. 2011(12)

博士论文
[1]欧洲中世纪大学研究[D]. 石广盛.复旦大学 2007
[2]论道德的文化价值[D]. 刘合行.南京师范大学 2006
[3]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D]. 朱炜.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欧洲中世纪大学:历史描述与分析[D]. 宋文红.华中科技大学 2005
[5]德育文化论[D]. 郭凤志.东北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文化自觉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杨宗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2]中外高校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D]. 袁力.山东师范大学 2009
[3]论古希腊的高等教育[D]. 李海云.内蒙古大学 2009
[4]巴彦淖尔市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D]. 周丽琴.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5]关于德育逻辑起点的思考[D]. 胡剑云.江西师范大学 2008
[6]生命关怀下的高校德育实效性探析[D]. 林妹珍.福建师范大学 2007
[7]文化视野中的公共行政:一种政治走向[D]. 刘柏志.中国人民大学 2005
[8]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D]. 郑志丽.天津大学 2004
[9]网络生态危机与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D]. 梅英.云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34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34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a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