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关怀品质及其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3 01:28
人是依社会关系而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亲人之间、夫妻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等各种关系中,我们每个个人幸福存在的前提是关怀与被关怀存在于我们这些必不可少的关系中。而如今,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最应柔性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某些东西充斥着。随着社会经济、高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上的追求和感官上的刺激,缺少与他人真诚的对话交流和精神上的理解沟通,很少主动去关怀他人,也感受不到来自他人的关怀,对信仰、心灵等关于精神的内容关注的越来越少。人们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感情越来越冷淡,出现了自私自利、各扫门前雪等社会不正风气。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同样出现了以上的问题,部分大学生自私自利、人际关系淡漠、价值观混乱、道德观念不清等各种问题都在影响着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对其关怀品质的培育是必需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大学生关怀品质的基本理论,包括对关怀品质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大学生关怀品质培育的理论依据的整理分析;第二部分主要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网上问卷回收、问卷结果统计分析来探究我国当代大学生关怀品质的现状,并针对...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大学生关怀品质的基本理论
(一)关怀品质相关概念界定
1.关怀
2.关怀品质
3.大学生关怀品质的培育
(二)大学生关怀品质培育的理论依据
1.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关怀”思想
2.西方关怀学派的关怀伦理思想
3.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
二、当代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当代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的现状
1.当代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方面好的表现
2.当代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欠缺的表现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欠缺的原因分析
1.当前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欠缺的客观原因
2.当前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欠缺的主观原因
三、当代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的培育路径
(一)社会应发挥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用
1.社会传播媒介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广泛传播
2.社会组织对关系到大学生实际生活问题的积极解决
(二)高校应重视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融入到教育及学校建设中
1.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关怀教学理念
2.培养具有人文关怀意识的师资队伍
3.建设人文气息浓厚的优质校园文化
(三)家庭应坚持正确理性的教养方式,提高关怀能力
1.树立关怀榜样增强影响力
2.构建和谐理性的家庭环境
3.鼓励大学生进行关怀实践
(四)大学生应提高自觉主动性,强化自我“关怀”教育
1.遵循自身关怀品质的心理发展规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积极参与以社团为载体的人文关怀实践活动,提高人际社交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少年心灵[J]. 邱伟光. 现代教学. 2014(10)
[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综述[J]. 胡晓红,赵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01)
[3]青少年感恩品质形成机制研究[J]. 苏静. 中国青年研究. 2008(09)
[4]论大学生被关怀者品质的培养[J]. 苏静. 教育学术月刊. 2008(03)
[5]学会关怀与被关怀——论信息时代未成年人关怀品质的培养[J]. 苏静,檀传宝. 中国教育学刊. 2006(03)
[6]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源起、问题和所得[J]. 侯晶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12)
[7]“学会关心”——一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J]. 班华. 教育研究. 2003(12)
[8]在道德关系建构中生成德性——析诺丁斯道德教育的新理念[J]. 孙彩平.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9)
[9]培养关心型教师的探索[J]. 杨宝忠.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07)
[10]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素质的全新要求[J]. 赵雪霞. 外国教育研究. 2003(03)
博士论文
[1]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关怀研究[D]. 吴文莉.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当今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成才教育拓展研究[D]. 刘建亚.中南大学 2013
[3]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 侯晶晶.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 高伟.南京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论大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D]. 花会娟.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以社团为载体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研究[D]. 陈娇娇.渤海大学 2014
[3]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及其培养研究[D]. 傅敏.湖南师范大学 2013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 孙相萌.南京师范大学 2013
[5]培养大学生关怀意识的教育方法研究[D]. 陈琦.华中科技大学 2010
[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 陈波.西南大学 2009
[7]关心心理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D]. 刘春琼.南京师范大学 2004
[8]关怀学派道德教育思想述评[D]. 张洪高.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50352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大学生关怀品质的基本理论
(一)关怀品质相关概念界定
1.关怀
2.关怀品质
3.大学生关怀品质的培育
(二)大学生关怀品质培育的理论依据
1.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关怀”思想
2.西方关怀学派的关怀伦理思想
3.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
二、当代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当代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的现状
1.当代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方面好的表现
2.当代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欠缺的表现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欠缺的原因分析
1.当前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欠缺的客观原因
2.当前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欠缺的主观原因
三、当代我国大学生关怀品质的培育路径
(一)社会应发挥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作用
1.社会传播媒介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广泛传播
2.社会组织对关系到大学生实际生活问题的积极解决
(二)高校应重视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融入到教育及学校建设中
1.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关怀教学理念
2.培养具有人文关怀意识的师资队伍
3.建设人文气息浓厚的优质校园文化
(三)家庭应坚持正确理性的教养方式,提高关怀能力
1.树立关怀榜样增强影响力
2.构建和谐理性的家庭环境
3.鼓励大学生进行关怀实践
(四)大学生应提高自觉主动性,强化自我“关怀”教育
1.遵循自身关怀品质的心理发展规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积极参与以社团为载体的人文关怀实践活动,提高人际社交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少年心灵[J]. 邱伟光. 现代教学. 2014(10)
[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综述[J]. 胡晓红,赵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01)
[3]青少年感恩品质形成机制研究[J]. 苏静. 中国青年研究. 2008(09)
[4]论大学生被关怀者品质的培养[J]. 苏静. 教育学术月刊. 2008(03)
[5]学会关怀与被关怀——论信息时代未成年人关怀品质的培养[J]. 苏静,檀传宝. 中国教育学刊. 2006(03)
[6]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源起、问题和所得[J]. 侯晶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12)
[7]“学会关心”——一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J]. 班华. 教育研究. 2003(12)
[8]在道德关系建构中生成德性——析诺丁斯道德教育的新理念[J]. 孙彩平.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9)
[9]培养关心型教师的探索[J]. 杨宝忠.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07)
[10]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素质的全新要求[J]. 赵雪霞. 外国教育研究. 2003(03)
博士论文
[1]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关怀研究[D]. 吴文莉.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当今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成才教育拓展研究[D]. 刘建亚.中南大学 2013
[3]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 侯晶晶.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 高伟.南京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论大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D]. 花会娟.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以社团为载体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研究[D]. 陈娇娇.渤海大学 2014
[3]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及其培养研究[D]. 傅敏.湖南师范大学 2013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 孙相萌.南京师范大学 2013
[5]培养大学生关怀意识的教育方法研究[D]. 陈琦.华中科技大学 2010
[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 陈波.西南大学 2009
[7]关心心理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D]. 刘春琼.南京师范大学 2004
[8]关怀学派道德教育思想述评[D]. 张洪高.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50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65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