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论艺术自律的终结

发布时间:2022-05-02 21:36
  本文是从社会历史角度入手,对艺术自律终结的研究。“艺术自律”作为审美现代性的直接表征,其形成依赖于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发展。所谓市民社会指的是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社会领域,它是由各种相对独立存在的组织和团体构成的,在国家权力体制外自发形成的自治空间。市民社会意味着国家与社会的分离,这一分离所具备的解放功能是君主专制国家转变为民主国家,现代社会开始生成,个体自由得以实现。将市民社会与艺术自律结合起来看待,我们可以发现:一、艺术自律是市民社会的自由要求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艺术自律最终使得艺术摆脱了宗教和政治的束缚,获得了自身发展的自由;二、艺术自律也是一种对抗型话语,它是市民社会在与国家的对抗中争取文化领导权的重要臂助,因为艺术自律以普遍人性为其合法依据,而普遍人性所代表的普世价值正是市民社会用以抵抗国家的君权神授说、获取合法性优势的重要武器。然而,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对抗态势于二十世纪发生变化,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进一步加深,市民社会得到了巩固和扩张,最终压倒了传统的政治国家获得胜利。此时国家开始变成一个为市民社会服务的一个机构,而不是凭借自身的权力构造而压迫社会的存在。在这种情况... 

【文章页数】:1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本文的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 艺术自律
        (二) 大众文化
        (三) 市民社会
        (四) 综合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市民社会与艺术自律的出场
    一、市民社会 现代性工程的历史表征
        (一) 市民社会的生成与历史
        (二) 市民社会的解放功能
    二、艺术自律 市民社会的审美文化形态
        (一) 市民社会 艺术自律生长的历史场域
        (二) 普遍性策略 艺术自律与文化领导权
第二章 市民社会的当代转型与艺术自律的危机
    一、民族国家的衰落与市民社会的胜利
        (一) 古典时代 贵族国家对市民社会的抑制
        (二) 大革命的后果 民族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结构
        (三) 宪政民主的时代 市民社会扩展与国家权力的改良
        (四) 市民社会的权力自主性 晚期资本主义的历史逻辑
    二、艺术自律的消失与大众文化的兴起
        (一) 艺术自律的耗散 对抗型话语与市民社会结构转型的错位
        (二) 大众文化的勃兴 自律性体制危机的现实走向
第三章 审美的产业化 自律性艺术体制的消解
    一、纯艺术 艺术自律的出场
        (一) 形式实验 纯艺术的外向诉求
        (二) 审美伦理 纯艺术的内在指向
    二、整一结构的消失 解构自律性艺术
        (一) 社会化生产语境中个人技艺的退隐
        (二) 意义经验的公共性与开放性
        (三) 时间性的“深度”文化与空间性的“广度”文化
    三、审美产业 自律艺术的弥散与播撒
        (一) 后自律艺术的文本形态 星丛
        (二) 后自律艺术的意义形态 互文性
第四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 解构自律艺术的预设性独立
    一、解读“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一) 由西方到中国 一个后现代命题的理论旅行
        (二) 身份之争 一个后现代命题的社会效应
    二、文化战争 本质主义VS建构主义
        (一) 艺术自律 本质主义的话语模式
        (二)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建构主义的话语模式
    三、消解自律性艺术体制的理论前提
        (一) 审美政治对形式自足的消解
        (二) 阶级伦理对普遍人性的消解
        (三) 快感文化对理性超越的消解
第五章 审美特权的消失与文化研究的兴起
    一、审美特权与审美救赎
        (一) 审美特权 “天才论”的阐释能量
        (二) 审美救赎 “解放论”的伦理指向
    二、审美特权的消亡与意义经验的跨学科性
        (一) 实践维度 意义生产的集约效应
        (二) 理论维度 “后学”话语的“间性”效应
    三、文化研究 反审美特权的阐释实践
        (一) 文化批评的观念
        (二) 反审美特权的理论话语
结语 大众文化与自律性艺术的终结
    一、艺术自律的诞生与消亡
    二、自律艺术终结的三条路径
    三、艺术自律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艺术自律:一个现代性概念的理论旅行[J]. 冯黎明.  文艺研究. 2013(09)
[2]西方日常生活型美学:产生、要点、争论[J]. 张法.  江苏社会科学. 2012(02)
[3]德勒兹的“块茎”与阿多诺的“星丛”概念之比较[J]. 吴静.  南京社会科学. 2012(02)
[4]艺术自律与市民社会[J]. 冯黎明.  文艺争鸣. 2011(17)
[5]艺术自律与大众文化[J]. 郭彧.  文艺争鸣. 2011(17)
[6]接受与误读: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在中国[J]. 尤战生.  山东社会科学. 2011(10)
[7]文化研究中的主要异同问题与思考[J]. 张延军.  外国文学. 2011(05)
[8]西方文化理论视域与中国当代文化构型[J]. 胡菊兰.  中州学刊. 2011(03)
[9]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审视[J]. 贾雪丽.  理论月刊. 2011(03)
[10]菲斯克媒介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反思[J]. 陆道夫.  河南社会科学. 2011(02)

博士论文
[1]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 刘琴.复旦大学 2009
[2]论西方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D]. 陈卫华.浙江大学 2008
[3]大众文化政治研究[D].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 寇鹏程.复旦大学 2004
[5]城市文明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D]. 朱耀辉.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后民族结构与世界公民社会[D]. 吴能武.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50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650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e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