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全球史研究:互动、比较、建构

发布时间:2017-10-09 19:32

  本文关键词:全球史研究:互动、比较、建构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史 互动 比较 建构


【摘要】:如何把全球史从"教学领域"变成"研究领域",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史学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全球史的研究方法。作为研究方法的互动,大致包括扩大研究单位的地理规模、关注研究单位之间的历史联系、研究那些本身就跨越边界的单位或主题三种类型。互动研究并不是全球史研究的全部,应当同等地重视比较研究,把互动研究与比较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的结合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把被比较的单位放入各自的大背景中,注重它们与各自环境的互动;被比较的对象至少应有一定程度的直接联系;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同样背景的反应有何异同;比较同一主体传播到不同地区后与当地社会的具体结合及其影响。互动研究、比较研究以及互动—比较研究本身都不应成为研究的终点,它们还应该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所"建构",主要包括"一体化"进程的建构、因果关系和运行机制的建构、具有普遍意义的概括的建构等。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全球史 互动 比较 建构
【分类号】:K091
【正文快照】: 近年来,全球史教学与研究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美国、欧洲和东亚地区。在美国,“世界史学会”依然活跃,它所主办的《世界历史杂志》(1)引领着全球史的学术研究动向,从中小学课程、本科课程到博士生培养的全球史培养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全球史也已从学术圈走向美国大众。《世界史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沛;;全球史: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2 刘新成;;从怀特透视全球史[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3期

3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12期

4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6期

5 方林;;略述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全球史的认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6 董欣洁;;《全球史杂志》2010年文摘[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7 徐娜;;一次美妙的自然与人文之旅——《世界,一部历史》评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林敏;;《全球史导论》[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9 蒋竹山;;探寻世界的关联:全球史研究趋势与实践[J];历史研究;2013年01期

10 多米尼克·塞森麦尔;刘俊姝;王玖玖;;全球史及其多元潜力[J];历史研究;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华;林硕;;自我他者与和谐世界的构建——从“全球史”视野的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张伟伟;;公元1000年以来全球史上的优越感与自卑感:无中心整体历史心理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张伟伟;;论全球史整体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4 张伟伟;;无中心全球史中的近现代中国与东亚新格局[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5 张伟伟;;无中心论与全球史——纪念弗兰克教授[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四辑)[C];2007年

6 王永平;;全球史与中国史研究[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7 梁占军;;一个新的世界史视角:全球史[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刘文明;;全球史在美国的兴起及其多元性[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张伟伟;;全球史中的中国史[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10 戴维·克里斯蒂安;张伟伟;;全球危机与史学的全球化——大历史与感悟当前危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六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坚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杂志》:刊发全球史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尼;全球史研究不应忽视人类文化的差异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王玖玖;首师大:全球史是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N];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魏凤莲;《新全球史》的“新”[N];光明日报;2014年

5 ;什么是全球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何顺果;新全球史,让人从狭隘地域走向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7 夏继果;通向全球史的两条路径[N];光明日报;2008年

8 刘文明;生态环境:全球史研究关注的问题[N];光明日报;2012年

9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刘文明;全球史: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学科[N];人民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薛倩;把传染病研究纳入全球史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冠X;杰里·本特利对全球史探索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博;跨文化互动与全球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明娟;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探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2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002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e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