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革原理”与“经纶大法”——萧一山民族革命史观评析
本文关键词: 萧一山 民族革命史观 成因 理论体系 学术评价 出处:《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羊学说的熏染、近代社会的民族色彩和特殊的政教生涯造就了民族革命史观。该史观以民族革命为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以"三个阶段,两个时期"为民族革命成功的途径,以实现三民主义为民族革命的归宿,成为萧一山追求会通、经世的理论结晶。民族革命史观主要缺陷在于对某些重大政治事件和经济、文化进程不能合理地解释,但它部分揭示了历史真相,会通、经世的学术取向也可为当前学术界借鉴。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the theory of ram, the national color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special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career have brought up the historical view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which takes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as the main line of modern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takes "three stages and two periods" as the way to the success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Tak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as the end-result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Xiao Yishan became the theoretical crystallization of Xiao Yishan's pursuit of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world. The main defect of the historical view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some major political events and economic and cultural processes cannot be reasonably explained. But it partly reveals the historical truth and the academic orientation of Jingshi can also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the current academic circle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田园;;20世纪前半期新史学思潮的探索与实践——以萧一山“民族革命史观”为例[J];河北学刊;2010年02期
2 汪高鑫;;论汉代公羊学的夷夏之辨[J];南开学报;2006年01期
3 李先成;萧一山的民族革命史观及其清史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02期
4 陈其泰;田园;;抗战时期萧一山历史观的跃进[J];人文杂志;2010年01期
5 汪效驷;论萧一山的史学成就与特色[J];史学史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文生;;郑观应“道器”、“体用”论及其评价[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2 胡淳艳;逆子形象价值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东人达;老子绝非“历史无用论者的祖师爷”[J];毕节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4 饶文星;;我国少数民族档案保护的现状与对策——以广西壮族历史档案为例[J];档案管理;2012年03期
5 李伟,杨晶;对我院人文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郝晓静;;从《贺新郎·读史》看历史与历史学[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7 张光华;历史学:萧条与繁荣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王记录;;康乾时期的官方修史活动与汉宋之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代继华;;和谐:史学方能安身立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林先建;;董仲舒华夷之辨思想探析[J];衡水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静;满族形成的再思考[D];复旦大学;2005年
4 肖晓阳;湖湘诗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6 梁民愫;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在中国的反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志茗;晚清幕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史舸;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经典理论思想的客体类型演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亚峰;近代叙事长诗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秀利;高扬的主体意识[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杨;高中历史教科书对史料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费小莲;清朝对蒙古立法中“顺俗而治”问题析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峰;江苏省吴江市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善庆;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文化意义[D];浙江大学;2010年
6 张丽媛;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温州大学;2010年
7 关键;中日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德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苏敏;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铭瑜;曾国藩的阅读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家和;论汉代春秋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J];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02期
,本文编号:1520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520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