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文明互动:从文明史到全球史

发布时间:2018-04-18 17:33

  本文选题:文明互动 + 世界历史 ; 参考:《历史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正一全球史是当代西方史学的一个分支,以宏观视野为特色。①西方历史学科建立以来,从初期的"兰克学派",到后现代的"碎片化"史学,对宏大叙事历来比较排斥。进入20世纪以来,尽管世界史鸿篇巨制作者威尔斯、汤因比等名噪一时,但都未被视为史学"正统",对史学发展的影响终究有限。而全球史不同,若从威廉·麦克尼尔1963年发表《西方的兴起》一书算起,
[Abstract]:A global history is a branch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historiography. (1)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estern history subject, from the early "Rank School" to the post-modern "fragmented" historiography, the grand narration has always been rejected.Since the 20th century, although famous writers of world history, such as Wells and Toynbee, have not been regarded as "orthodoxy" of historiography, their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ography is limited.And global history, if you start with William McNeill's 1963 book the rise of the West,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批准号08JZD0037,合同号08JZH03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乐;王韬与福泽谕吉舆论思想之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姜玉洪,陈霞;印度社会与印度型的科技发展模式[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3 陈淳;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问题[J];东南文化;2002年03期

4 华民;“马尔萨斯制约”与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新认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栗晓斌;试论明治时代日本的社会风俗改革[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褚添有;;现代政治文明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之路径选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杨绍先;武士道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戴银凤;Civilization与“文明”——以《时务报》为例分析“文明”一词的使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杨绍先;武士道与日本现代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杨爱琴;浅析日本新民族主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3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王刚义;政治文明与法律服务的社会化[D];吉林大学;2004年

6 魏建国;自由与法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金日;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8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姜智红;论文明的多样性[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杨力;社会分层与法律秩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恒;自由依赖于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杨芳;理性之光[D];湘潭大学;2002年

3 杨樾;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 陈纪昌;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与国家的产生[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东方;胡适的文体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D];青岛大学;2003年

6 赵长峰;试论日本文化对其外交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文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耿寿辉;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廉政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海英;论人的精神需要[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小欧;碰撞与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王晴佳;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现代史学的走向——一个跨文化全球史观的设想[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何颖;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02期

3 高寿仙;真实与虚幻:全球视野中的近代早期世界经济图景[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4 王林聪;略论“全球历史观”[J];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03期

5 于沛;;全球史: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6 于沛;全球史观和中国史学断想[J];学术研究;2005年01期

7 吴晓群;我们真的需要“全球史观”吗?[J];学术研究;2005年01期

8 刘爽;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观与方法论[J];学习与探索;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简明世界史》古代部分编写组;我们的答复[J];世界历史;1982年03期

2 曲红梅;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理论特征[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贺新元;;现代性的当代考察与第三世界发展[J];泰山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诚挚的关怀 殷切的期望——写在《世界历史》和《世界史研究动态》创刊十周年之际[J];世界历史;1989年01期

5 陈雄;垠苍;;把“世界性”还给世界历史[J];许昌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6 张丽青,王连喜;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意义[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张一平;现代整体思想与世界历史的整体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汤清典;“世界历史”语境中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刘勇;论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思想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10 陈恒;洪庆明;;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的源流与变迁[J];学术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干成俊;;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人的实践活动的空间拓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何萍;;更新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毕健康;;恩师故去 风范永存——深切怀念杨灏城教授[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4 一览;;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汉译本问世[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5 吕厚量;;历史变革与社会转型——“2007·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历史学会分论坛综述[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6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副所长、研究员 于沛;重视学习和研究世界历史[N];光明日报;2001年

2 世历所 周荣耀;重视世界历史的教学与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任立刚;中国改革实践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李世安;第20次世界历史科学大会评析[N];光明日报;2005年

5 钱乘旦;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才智[N];解放日报;2003年

6 钱乘旦;世界历史在今天的中国占据什么位置?[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夏继果;世界历史的新写法[N];光明日报;2011年

8 科研处;世界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9 世历所 张椿年;薪尽火传 开拓未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庞卓恒;要探寻世界历史发展规律[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雄;历史转折论[D];复旦大学;1993年

2 范为;一种作为现代性批判的历史哲学[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黄红霞;威廉·麦克尼尔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春俊;和谐世界理念: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化[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丰伦;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时代[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吴骁;吴于廑与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史观之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向延仲;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春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2年

6 尹峻;终结的,抑或虚无的历史[D];吉林大学;2008年

7 肖英芳;论19世纪英国“辉格派”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8 张虹;威廉·H.麦克尼尔全球史思想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琳娟;1983年—中国新时期史学的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魏连;雷海宗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69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769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e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