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价值判断:研究历史的重要任务

发布时间:2018-05-22 11:02

  本文选题:价值判断 + 历史认识主体 ; 参考:《红旗文稿》2014年05期


【摘要】:正史学不仅仅是叙述,而是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学科,早在中外史学萌生时期,即已表现出这一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古代,楚国的申叔时认为,历史使人"耸善而抑恶"、"昭明德而废幽昏"、"知兴废而戒惧"。清人龚自珍说:"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李大钊在《研究历史的任务》中明确指出:"历史学虽是发源于记录,而记录绝不是历史",研究历史重要的任务是在整理事实的基础上,"理解事实,寻出它的
[Abstract]:Positive historiography is not only narration, but also a discipline of value judgment on the basis of narration. In ancient China, Shen Shushu of Chu thought that history made people "towering good and suppressing evil", "Shaoming virtue but not faint", "knowing and dissolving, but abstaining from fear." Qing Gong Zizhen said: "beyond history, into the Tao, to know the road, must first history." The founder of Chinese Marxist historiography, Li Dazhao, clearly pointed out in "the task of studying history": "though history is originated from records, records are not history." the important task of studying history is to sort out the facts, "to understand the facts," Find i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读者来信[J];小康;2010年04期

2 朱仲玉;;一九一九至一九四九年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J];史学史研究;1981年03期

3 瞿林东;马艳辉;曹守亮;;理性地对待过去 坚定地面向未来——瞿林东先生谈20世纪中国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1期

4 曹守亮;;20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世界意识[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周文玖;科学地评价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杨艳秋;;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张越;;浅论深入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的重要意义[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徐国利;李庆祥;;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论史家修养[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9 朱志敏;刘俐娜;;多学科研究与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J];史学史研究;2006年02期

10 瞿林东;;尹达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研究[J];中国史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宪博;;从王毓铨先生的两封信看他的学术观[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2 胡如雷;;时代赋予历史学家的中心使命[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3 谢保成;;郭沫若的历史人物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4 孙功达;;四十年来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讨论综述[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5 吴家林;;李大钊史学思想新论[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6 罗世烈;;《孔墨的批判》平议[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7 毛曦;王善军;;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周九香;;郭沫若的历史人物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9 赵梅春;;二十世纪史家对“通史家风”的继承和发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历史价值判断何以成为可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王少普 上海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中日该如何共同研究历史[N];东方早报;2007年

3 张天骥;五马分史 吾马分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罗炳良;研究历史应当兼顾史学史[N];光明日报;2002年

5 李孝迁;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N];人民日报;2007年

6 ;历史热中的改革史写作[N];经济观察报;2007年

7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短与长[N];北京日报;2007年

8 李丹;用血酬定律重新解读历史[N];珠海特区报;2008年

9 唐小兵邋(本报书评人);接续民国史学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陶杰;震古烁今话改革[N];辽宁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钱丹红;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2 单凤娟;翦伯赞的史料观及方法论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逢玲;陈亮的历史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4 黄轩;试论德国经典历史主义史学的学科理论特性[D];北京大学;2008年

5 樊庆臣;白寿彝通史编纂实践及其理论体系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季岸先;沃尔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胡锋;王,

本文编号:1921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921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2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