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社会史研究“碎片化”命题再检讨

发布时间:2018-06-10 03:55

  本文选题:社会史研究 + 碎片化 ; 参考:《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年05期


【摘要】:正近年来,社会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史学变革与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与此同时,繁荣发展中的社会史研究也面临着"碎片化"("碎化")和缺乏理论关怀等质疑。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has made fruitful achievements and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s of the change and innovation of historiography.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of social history in the process of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also faces the question of "fragmentation" and lack of theoretical concern.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华东;;梁启超与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小军;;中国史学界疾病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史学月刊;2011年08期

3 周兵;;娜塔莉·泽蒙·戴维斯与新文化史[J];史林;2011年04期

4 梁景和;姜虹;张弛;;中国社会文化史理论与实践述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行龙;胡英泽;;三十而立——社会史研究在中国的实践[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2 李德芳;;“20世纪中国社会史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述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3 ;前言[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4 行龙;;再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兼论明清以来山西区域社会史之研究[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程kW;;口述史三题——怎样采集和解读[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郝春文;;新方法 新领域 新手段——近30年来的中国历史学[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7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杨念群;;中国历史学如何回应时代思潮(1978—2008)[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9 章清;;“历史研究的单位”:“专门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长莉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史研究瓶颈如何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员 李红岩;日渐升温的区域社会史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靳延史;历史研究不应当碎片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虞和平;再谈社会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N];光明日报;2000年

5 苏泽龙 胡英泽;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三个突破[N];山西日报;2005年

6 欧阳恩良;卅载中国秘密社会史研究之缩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池子华 徐国普;通过“小地方”认识“大历史”[N];社会科学报;2007年

8 何兹全;对社会史几个争议问题的看法[N];北京日报;2006年

9 俞金尧;社会史的定义和开放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梁晨;如何研究中国社会·经济·观念史[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范为;一种作为现代性批判的历史哲学[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军福;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侯外庐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李晓靖;陶希圣中国社会史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雅芹;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史学功用观之嬗变[D];山东大学;2009年

4 杨春吉;佩里·安德森的学术思想探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文博;浅论吕思勉的史学思想[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彪;陈旭麓史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爱华;论特纳“新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熊罗林;《史学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史学思潮探论(1980-2010)[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01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001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6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