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
[Abstract]: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refers to the experiential psychology, thought, concept and mental state formed by people's historical knowledge condensed and sublimated. The value of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lies in maintaining, strengthening the cohesion of group organization, establishing the sense of belonging in culture and race, shaping the cultural character and consciousness of the nation, improving the national quality,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historical thinking and critical spirit. Stimulate the academic power of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of social activities. The main way to obtain and form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lies in learning and applying historical background knowledge, continuity knowledge, difference knowledge, corroborative knowledge and reflective knowledg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春云;小说历史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大椿;历史与人的意志支配的实践[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2 张艳;论古希腊的人本史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易兰;历史叙述的客观与主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宇杰;历史之谜:从一种假说到科学的嬗变——兼谈维科对马克思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5 丰子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兼论其把握方式与寻求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何元国;孔子的“仁”和亚里士多德的“友爱”之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易宁,李永明;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苏新春;汉语释义元语言的功能特征与风格特征[J];辞书研究;2004年05期
9 郑溟,李海平;跨文化文本理解的哲学诠释学视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邱昭继;法律中的可辩驳推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江沛;;战国策学派文化形态学理论述评——以雷海宗、林同济思想为主的分析[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田松;惠勒科学哲学思想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翠;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8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巧兰;论社会的历史性——人、自然、价值视野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季岸先;沃尔什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谢白清;论新闻大特写的兴起与发展[D];广西大学;2002年
4 逄锦波;论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理论构成[D];青岛大学;2002年
5 徐彦利;九十年代新历史叙事范型[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小洁;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中的视觉特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梁洁;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梁春丽;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意识[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欧阳萍;论孔多塞的启蒙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10 李正洪;经济发展道德论[D];湘潭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锋;圆形原型的现代演变——初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圆形人生轨迹[J];当代文坛;1995年03期
2 张冬梅 ,胡玉伟;历史叙述的重组与拓展——对新历史小说与“十七年”历史小说的一种比较诠释[J];当代文坛;2003年02期
3 古耜;史诗意识与20世纪中国长篇小说[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李凤亮;历史境况:在复杂与简练之间——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历史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郭持华;“历史流传物”的意义生成与经典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鹿国治;自我忏悔与自我惩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罪观念和赎罪之道[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7 肖鹰;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全球化与自我认同[J];文学评论;2000年02期
8 路文彬;历史话语的消亡——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后现代主义情怀[J];文艺评论;2002年01期
9 徐子方;悲怨:一个文学史母题——中西经典作家的悲感认知及其描述[J];学海;2005年01期
10 童庆炳;《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治忠;;中国史学起源问题新论[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2 贾鹏涛;;论约恩·吕森的维度理论[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金寿铁;;西方历史哲学的进程——论世界历史的历史认识与新的世界史观[J];世界历史;2011年03期
4 吴玉娉;;历史有什么用?——从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谈起[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乔治忠;;官方史学视角下的中外史学比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雷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著史宗旨述论[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3 尤学工;;历史教育: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周新国;丁慧超;;当代中国大陆口述史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吾金;理解现在,才能解释过去[N];浙江日报;2007年
2 赵嗣胤;回到自己的历史传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侯旭东;喜撰史书与弃置档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李孝迁;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N];人民日报;2007年
5 徐怀谦;读史使人明智[N];人民日报;2004年
6 杨耕邋张立波;历史有没有一个真实面目?[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7 杨琴整理;近现代中日历史学对现代性的回应[N];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刘鸿武;历史学[N];光明日报;2000年
9 吴必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科学技术与历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郭小凌 首都博物馆馆长;作为史学本原的历史记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赖国栋;历史记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孙晓喜;观念的历史与历史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3 范为;一种作为现代性批判的历史哲学[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晓宇;试论中国现代历史意识及其与日韩学界的差异[D];延边大学;2008年
2 侯星丽;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翠丹;西汉初期“秦鉴”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63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6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