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古与科学:“古史辨派”评析
[Abstract]:Scientific methods of sorting out the country, the result will be "the ancient history of the absence." Nevertheles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at the School of Ancient History argues that history is "composed of layers" and explores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ory transformation. In the study of history, "prevent going to two extremes."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not take the back of Sun Wukong seriously and worship it; on the other hand, we must stop the replay of Yu as a worm ", which i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we must grasp.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赵普光;;从知堂到黄裳:周作人书话及其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王兆胜;百年中国书话散文综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皓;;《陶庵梦忆》与晚明戏曲、美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4 门凤超;;古籍牌记的特点[J];新世纪图书馆;2008年02期
5 段晓华;新旧文学的交融与互补——沈祖h帐跏澜绲囊恢止壅誟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6 徐雁平,武晓峰;现代书商和中国典籍的聚散[J];图书馆;1997年05期
7 陆勇强;;略谈如何上好公共选修课[J];文教资料;2010年01期
8 程颖;;清代姑苏版画及其三种艺术风格[J];艺术百家;2008年01期
9 张春晓;《涉江词》诵词记略提要[J];中国韵文学刊;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郎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普光;缱绻与决绝[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福来;裴云涌;;论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宏观与微观的研究方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胡逢祥;;“科学方法”输入后的中国现代史学之走向[J];学术月刊;2008年03期
3 谢桃坊;;古史辨派在国学运动中的意义[J];学术界;2009年04期
4 武军;李大钊的疑古与释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刘贵福;论钱玄同的疑古思想[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6 ;历史研究与科学方法(笔谈)[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7 史迅;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述要[J];史林;1987年01期
8 ;我院各研究所、高级研究人员简介[J];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02期
9 叶桂生;关于现代史学史的思索[J];史学史研究;1989年04期
10 王家福;;历史研究的国际战略前瞻[J];世纪论评;1997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志华;;历史研究与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冷战国际史研究中的案例种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毛曦;王善军;;坚持与发展:漆侠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杨奎松;;历史研究中的人性取向问题[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郭沫若;;战时中国历史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5 包伟民;;编辑说明[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6 徐国利;;钱穆的考据学思想[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后记[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8 张宪博;;从王毓铨先生的两封信看他的学术观[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9 ;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征文目录[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首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4年
10 孙功达;;四十年来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讨论综述[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乐民;再谈历史研究和教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于沛;陈翰笙历史研究的时代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路育松;坚持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王素色;历史研究离不了唯物史观[N];中国民族报;2002年
5 美国罗文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王晴佳;“以色列没有国王”[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记者 乐君;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展望[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郑文;历史研究与历史学家的现实关怀[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许海云;对当前“时尚史学”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吴娟;寻找民间的记忆[N];文汇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李庆英;历史研究不应充当“胜利者的宣传”[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4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晓喜;观念的历史与历史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6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9 胡现岭;胡绳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传霞;历史研究的现代化视角[D];山东大学;2008年
2 徐风兰;《中国历史研究法》与《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刁娅君;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琪;论文本异化与历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何荣毅;社会信息化与历史研究方法的变革[D];山东大学;2008年
6 史晓峰;心理学理论对历史研究之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7 董明;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李琳娟;1983年—中国新时期史学的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9 赵松;历史跨学科研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的现代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薛波;论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66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6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