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精神与汉学工夫——钱穆与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之比较
[Abstract]:The academic history of Qing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field of study in which Qian Mu and Zhang Shunhui can see each other's splendor. Qian Mu paid attention to the spirit of Confucian and Song studies in Qing Dynasty, while Zhang Shunhui appreciated the work of Confucianism and Sinology in Qing Dynasty. In th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Gu Yanwu and Huang Zongxi's academic thought, Qian and Zhang's obvious differences are in fact a kind of disclosure of their respective academic purpor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所;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徐道彬;;徽州朴学成因的地域性解读——以戴震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徐道彬;;戴震“西学中源”思想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姜红;;“想象中国”何以可能——晚清报刊与民族主义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徐道彬;;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彭玉平;;王国维、陈寅恪的中西文化观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徐道彬;;论凌廷堪与西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9 薛贞芳,鲁燕;徽人年谱试析[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10 陈东辉;;中国近代启幕前夕的一位人杰——读《俞正燮全集》有感[J];安徽史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根荣;;桐城派形成原因六说[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方宁胜;;方宗诚方志思想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4 王雪萍;周媛;;试论两淮盐商在扬州学派形成中的作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5 邹迎曦;;浅议两淮盐商的发展与嬗变[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方祖猷;;十七世纪启蒙时期民主政治的中国模式——读《明夷待访录》有感[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夏刚;;维新旧梦已成烟——戊戌六君子之死与晚清“自改革”思潮[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9 曹德良;;试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以《文史通义》自刻本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10 罗检秋;;嘉道年间京师士人修禊雅集与经世意识的觉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7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栋豪;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李璐;论曾国藩的义理之学[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旭;李文pだ裱枷胙芯縖D];湘潭大学;2010年
6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爱花;杨希闵诗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玉娟;艾畅《诗义求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刚;论钱穆与张舜徽对刘知几的评价[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侯宏堂;;钱穆对“宋学”的现代诠释[J];近代史研究;2009年06期
3 何发u&;;钱穆先生论孔子与《尚书》之关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许刚;;宋学精神与汉学工夫——钱穆与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之比较[J];齐鲁学刊;2011年04期
5 陈东辉;钱谷;;经世致用与宏博会通——钱穆治学精神之精髓[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黄建中;文字、声韵、训诂之学是研究本国文史之学的基础──纪念张舜徽先生逝世5周年[J];古汉语研究;1998年03期
7 涂耀威;;张舜徽先生的借书卡[J];书屋;2007年11期
8 赖功欧;;钱穆论中国茶文化[J];农业考古;2005年04期
9 徐兴海;金丽霞;;平实里体味真切,雅淡中感受生动——读《国学宗师钱穆》[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韩青辰;;青丝剪[J];椰城;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陈遵沂;;宋学精神与宋代福州文化[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3 刘固盛;;论张舜徽先生的《老子》研究[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何方昱;;钱穆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谭汉生;;纤芥无遗 丘山不弃——评张舜徽先生《史学三书·史通平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孔祥军;;李审言先生文选学述略[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黄向军;;从《说文》“倄”部字看古人的生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晓明;;20世纪上半期有关校雠学定义的辨析[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韶军;;《说文解字约注》学术价值初探[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易志文;;《说文解字·虫部》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系主任 王余光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 整理;张舜徽先生的心理定力[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董中锋;张舜徽:通才之学[N];光明日报;2003年
3 范军;通人之学 博大之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王平;钱穆全集 12年后的回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张京华;钱穆先生的一种集外佚著[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练玉春;钱穆的信念[N];光明日报;2002年
7 ;国学大师钱穆[N];四川政协报;2002年
8 赵敏;智者的“心想”[N];中国艺术报;2002年
9 郭齐勇;钱穆先生在湖上闲思[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张晓唯;钱穆的“胡适情结”[N];人民政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魏兆锋;“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中国人”[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高山;《姫文解字}注》同族奮,
本文编号:2369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36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