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从历史到记忆:近代史学的时空架构与记忆研究的兴起

发布时间:2019-03-19 16:18
【摘要】:按照传统观点,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立足于证据批判方法和档案原则之上的真相诉求。记忆的兴起使得有必要对学术性历史的表述框架——特别是时间性与空间性框架,以及学术性历史的政治性与伦理性层面进行反思。当民族取代了旧的王朝政权架构与宗教史架构,几乎成了学术性历史的天然空间架构时,历史的时间性架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80年代记忆研究的兴起与民族史的衰落有关。对于"历史伤口"的认知是"现时论"的重要成分,前提是需要一种非消失性的时间观念,其能够解释持续性。学术性历史需要反思自身的政治性与道德性投入。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point of view, history, as a discipline, is based on the truth claim based on the method of evidence criticism and the principle of archives. The rise of memory makes it necessary to reflect on the framework of academic history, especiall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framework, as well as the political and ethical aspects of academic history. When the nation replaced the structure of the old dynastic regime and religious history and almost became the natural space structure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the history also changed fundamentally. The rise of memory research in the 1980s was related to the decline of the national history. The cognition of "historical wou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esent time theory", which requires a non-vanishing concept of time, which can explain persistence. Academic history needs to reflect on its own political and moral input.
【作者单位】: 阿姆斯特丹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
【分类号】:K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琰;;梁启超与近代史学的“科学方法”[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赵世瑜;;明清史与近代史:一个社会史视角的反思[J];学术月刊;2005年12期

3 庞天佑;进化论与中国近代史学的变革[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4 陈其泰;梁启超在构建近代史学理论体系上的贡献[J];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02期

5 张越;史学与学术刍议——张岂之先生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读后[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刘巍;;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J];近代史研究;2008年02期

7 韦长发;周毅;;李则纲《史学通论》历史编纂学述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8 程文标;;近代史学期刊的分类、特点及其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9 许殿才;《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读后[J];历史研究;1994年05期

10 余明侠;中国近代史学领域中的一支奇葩——读《晚清海军兴衰史》[J];东岳论丛;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雷北疆;;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影响[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宇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口述历史”推进社会记忆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王晴佳 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历史学的“记忆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程念祺;吕思勉先生的通史旨趣与“史界声光”[N];南方周末;2008年

4 高翔;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孙江邋(日本静冈文化艺术大学教授);历史学找回想像力[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罗贤佑;中国民族史的重要研究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章可;历史学的客观性:梦想和现实[N];东方早报;2009年

8 李北陵;这场学术“地震”能“震”醒谁[N];工人日报;2007年

9 张晖;“史源”金针度与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记者周群;关注记忆研究 引领史学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波;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民族史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赖国栋;历史记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张井梅;嬗变与转型:文艺复兴后期法国史学析论[D];复旦大学;2010年

4 盖志芳;《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s,

本文编号:2443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43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6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