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应该如此还原:论辩证思维在口述史中的运用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 brief review of the proces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ise of modern oral history, this paper revolves around "who tells history?" and "who is closer to the origin of histor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theory should be used to solve the specific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ness of oral history", "what is oral history" and "oral history writing". Only by consciously applying dialectical thinking in the process of oral history can the researcher realize the desire to restore history as much as possible.
【作者单位】: 惠州学院;
【分类号】:K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于翠玲;论官修类书的编辑传统及其终结[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王天红;;口述历史:国家图书馆关注的新领域[J];图书与情报;2006年05期
4 朱红;;口述历史出版物热潮透视[J];出版科学;2006年04期
5 朱华阳;《论主观》“公案”的理论解析——舒芜与胡风的思想比较[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6 于建华;;论《收藏家》的对话性艺术特征[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7 董馨;论“文学性”的意识形态功能[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8 姚力;我国口述史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01期
9 闫学杉;;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信息考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行龙;;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沈怀玉;;口述史料的价值与应用[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3 丁欣;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学——20世纪中国“外国文学史”教材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4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林德全;论教育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于丽娜;叙述位置与叙述立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王寰鹏;左翼至抗战:文学英雄叙事的当代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茂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刘超;民族主义与中国历史书写[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李卫国;互动中的盘旋[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雨;“群”与“个”的最后较量[D];吉林大学;2004年
2 谭浩智;历史深处的声音[D];郑州大学;2004年
3 耿芳芳;福柯作者理论及其在中国先锋文学中的表征[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立善;中小学教师专业生活的叙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林海亮;德育叙事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庆英;再现的历史与言说的历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莉;历史:请今人猜迷[D];安徽大学;2005年
8 王振军;论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态势[D];郑州大学;2005年
9 童业富;历史的另类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斐娟;被规训的中国当代农村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旭晨;《胡适口述自传》的注释艺术[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2 杨祥银;当代中国口述史学透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03期
3 熊月之;口述史的价值[J];史林;2000年03期
4 朱志敏;;口述史学能否引发史学革命[J];新视野;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景和;王胜;;关于口述史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李安峰;;口述史学与“大跃进”史研究[J];前沿;2009年06期
3 王宇英;;“文革”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王传超;;第二届中国当代科学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纪要[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年01期
5 李小沧;;现代口述史的时代性刍议[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李小沧;;口述史学的发展及研究范式的转换[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T3于廑;揭晪朗克史学客观主义的外衣[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0年Z1期
8 陈新;论历史性与历史叙述者[J];东南学术;1999年05期
9 王子耀;;谈谈历史学中的几个术语[J];延安文学;2009年01期
10 姜义华;用现代思维科学武装历史研究工作——论史学概论的核心与时代使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新国;丁慧超;;当代中国大陆口述史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程kW;;口述史三题——怎样采集和解读[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张荣明;;历史学是否科学——以阿克顿史学为例[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4 沈志华;;历史研究与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冷战国际史研究中的案例种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胡如雷;;时代赋予历史学家的中心使命[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7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8 王利红;;试论卡莱尔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想[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9 杨国强;周武;;陈旭麓教授与中国当代史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10 陈新;;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历史观念——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讨论中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流动大学的跨国史[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孙立新 于晓华;国家崇拜与民族灾难[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陈恒 常程;知识的容器、观念的传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俞吾金;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N];文汇报;2010年
5 郑文;历史研究与历史学家的现实关怀[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杨波;让历史重回公众视野[N];解放日报;2004年
7 子雨;从西方的几本历史书看他们的历史叙述特色[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唐小兵;旁观者的自由介入[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本版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 研究员 程恩富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叶险明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林剑 福建三明学院副教授 王立端;历史能否假设[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刘全仲;正视自己者为圣贤[N];抚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斌;历史事实的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谈丽;小阿瑟·施莱辛格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赖国栋;历史记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5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李晶洁;丹尼尔·布尔斯廷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孙晓喜;观念的历史与历史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9 贾s,
本文编号:2447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47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