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之东渐与中国史学的现代转型——以朱谦之为中心的考察
[Abstract]:Zhu Qian is an encyclopedia scholar, especially in historiography. He studied in Japan in the early years, introduced the historical philosophy of Hegel, Conde and so on, and urged the combination of them in order to explore a new way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He is well aware of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and think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tory, lesson and development, and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and tries to sum up the law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He founded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iography, focusing on modern history, especially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Zhu Qian-Zhi's introduction to the western philosophy of history, the exposi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the task and method of historiography, and so on, produce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at that time, and also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研究”(项目号:07JJD7701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广智;;再论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史的若干问题[J];学术研究;2006年04期
2 张广智;二十世纪后期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行程[J];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02期
3 张广智;二十世纪前期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行程[J];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01期
4 李春雷;史学期刊与中国史学的现代转型——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例[J];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5 张越,叶建;近代学术期刊的出现与史学的变化[J];史学史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智;21世纪中国的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刍议[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4期
2 覃兆刿;从“档房”到“档案馆”——关于中国档案事业近代化的文化反思[J];档案学研究;2004年03期
3 张广智;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李春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新闻学学科的建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周文玖;从梁启超到白寿彝——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学术系谱[J];回族研究;2005年02期
6 邹兆辰;新时期以来对中国史学影响较大的几个西方史学流派[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7 傅林;20世纪西方新史学范式对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8 朱政惠;;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J];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06期
9 胡继华;中国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化哲学——论中国20世纪30—40年代对斯宾格勒的接受与转换[J];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03期
10 王晴佳;;考据学的兴衰与中日史学近代化的异同[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宝云;学术与国家:《史地学报》及其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招成;施坚雅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龚云;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张国义;朱谦之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再德;澳大利亚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杭春晓;温和的渐进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李建国;无望的轮回[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姜爱智;现代新史学理论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石增银;燕京大学历史学会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程添毅;克里斯托弗·希尔史学思想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姜萌;从“新史学”到“新汉学”[D];山东大学;2007年
6 陈艳丽;论汤普森的阶级史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崔隆;杨时宁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伟魏;傅斯年的史学理论析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张金德;太虚批判基督宗教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戎丽霞;以人为本: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D];江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智;傅斯年、陈寅恪与兰克史学[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2 邹振环;西书中译史的名著时代在上海形成的原因及其文化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3 张广智;近代中国对基督教入华的回应──一项现代新史学的理论诠释[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4 张广智;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曾德雄;朱谦之的仁论与儒学的承续[J];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6 晁福林;论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应用长时段理论的一个考察[J];历史研究;2001年01期
7 胡逢祥;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兴起与运作[J];史林;2005年03期
8 张广智;现代美国史学在中国[J];美国研究;1993年04期
9 张广智;苏联史学输入中国及其现代回响[J];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10 陈峰;《食货》新探[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慧宇;;长足进取与成就辉煌——中国历史学的现代转型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应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史学发展[N];人民日报;2008年
2 卢毅;如何评价整理国故运动[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齐砚奎;近代经史嬗变过程中的陈黻宸[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春龙;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陈寅恪史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53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5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