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过去、当下、现在:口述与历史撰写
[Abstract]: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ata of dialogu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ature of dialogue to historical writing. " Dialogue "gives oral inborn micro-historical features." Dialogue "provide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esent "and" past "and" present "three voices for macro-historians who use oral historical materials. Dialogue makes the "false", "hidden" and other "untrue" information in oral writing rich in historical writing.
【作者单位】: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影口述历史研究”(批准号09BC03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献光;口述史二题:记忆与诠释[J];史学月刊;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国利,王志龙;当代中国的口述史学理论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2 陈伟刚;口述史学的特征与中共党史的研究[J];史学史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阮宝娣;羌族释比与释比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邢剑鸿;《伊米德史》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2 周珩帮;对话与重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祥银;当代中国口述史学透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03期
2 杨雁斌;口述史学百年透视(下)[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3 熊月之;口述史的价值[J];史林;2000年03期
4 方维规;;民族主义原则损伤之后——中国150年羡憎情结[J];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杨祥银;口述史学:理论与方法——介绍几本英文口述史学读本[J];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04期
6 陈献光;口述史二题:记忆与诠释[J];史学月刊;2003年07期
7 赵兴彬;口碑史料厘定[J];史学史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情;口述历史与历史的重建[J];学术月刊;2003年06期
2 杨小平;;口述历史解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王莉;王秀萍;;浅谈女性主义史学的研究意义[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4 游鉴明;女性口述历史的虚与实[J];史林;2004年S1期
5 徐鸿琳;;口述历史的意义和价值——以《荷马史诗》为例[J];知识经济;2009年13期
6 岳珑;试论口述历史研究的功用与难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虞和平;口述史学的学术特点[J];北京党史;2005年06期
8 秦维宪;;口述历史:史学研究方法的重大变革——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教授访谈录[J];探索与争鸣;2006年10期
9 郭于华;口述历史——有关记忆与忘却[J];读书;2003年10期
10 陈献光;口述史二题:记忆与诠释[J];史学月刊;2003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龙平久;“口述历史”概念浅议[N];贵州民族报;2009年
2 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 傅光明;谁来陈述历史?[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洪波;口述历史能否给予“历史的真实”?[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韩晓飞;历史在口述中行走[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杨祥银 梓皓;口述历史“草根史学”冲击“精英史学”[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6 高晓燕 王敬荣;加强口述历史的抢救与研究[N];黑龙江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杲文川;近代史所召开关于“中国知青与口述历史”学术报告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盛巽昌;史料亦须打假[N];社会科学报;2000年
9 刘晖 张鸣;历史不是采石场:口述历史的语感和“通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10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杨奎松;利用国民党史料来研究国共关系史[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彭国良;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D];山东大学;2007年
2 王璞;藏族史学思想论纲[D];云南大学;2002年
3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志峰;唐德刚口述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光毅;裕固族史学初探[D];兰州大学;2008年
3 郭琪;论文本异化与历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冯芳萍;陈寅恪的治史方法:以文献材料为中心的考察[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5 张作成;论十九世纪德国实证主义史学的批判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苏敏;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卫军;两汉《左传》学发微[D];河南大学;2005年
8 李晓靖;陶希圣中国社会史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志略;李泰h费笛芯縖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10 唐景;何炳松历史学说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67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67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