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周公作凡例”说探微
[Abstract]:Fifty examples are the core concept of du pre-Spring and Autumn Zuo's study. However, du pre-believed that the story made for Zhou Gong had been severely criticized by scholars in previous dynasties. In fact, du's practice attached to Zhou Gong was related to the atmosphere of attaching ancient books to Zhou Gong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also an inevitable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scriptures. During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etiquette system was mostly based on Zhou Li, and the Sima father and son were better prepared by Zhou Gong. In this atmosphere of retro from Zhou Dynasty, du Qian attached Zhou Gong to every example, which was inevitabl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裘士京,张翅;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刘刚;宋玉大小言赋寓意探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傅刚;从《文选》选赋看萧统的赋文学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蒋铁初;中国古代精神病人犯罪法探析[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6 李葆华;林慎思《续孟子》对孟子的解读[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7 董雪静;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8 李莉;中国松柏文化初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萧放;秦至汉魏民众岁时观念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林志鹏;;释楚系简帛中的“弼”字——兼论车蔽之形制及别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王毅;傅晓微;;“充实之谓美”是儒家美论么?——关于美学、美育的一个理论盲点[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生;先秦兵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陈斯怀;道家与汉代士人心态及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3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王柏中;两汉国家祭祀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伍成泉;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雨玲;房地产宏观调控与微观制度安排[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赵华伟;《述书赋》校补[D];吉林大学;2004年
3 孔德立;郭店儒简与子思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5 何丽华;东汉封君、封地考察[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6 廖小东;董仲舒政治哲学试论[D];湘潭大学;2003年
7 刘和文;张潮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林栋梁;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才志华;追步《聊斋》 颉颃《阅微》——试论《谐铎》在小说史上的价值[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斯琴毕力格;太初历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韬;;杜预“周公作凡例”说探微[J];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02期
2 汪受宽;《左传》史学理论初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3 任怀国;孔子与中国传统史学[J];齐鲁学刊;1997年04期
4 赵俊;说“义”──史学批评范畴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05期
5 宗拾;先秦史籍简介(下)[J];史学集刊;1982年04期
6 张小乐;刘知几辨伪探微[J];山东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7 雷戈;“史”考[J];安徽史学;1999年03期
8 周德钧;略论《春秋》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J];鄂州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耿天勤;;《左传》与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吴海兰;黄宗羲的春秋学[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继发;俊彦荟萃“《春秋》会”[N];潮州日报;2010年
2 崔凡芝;《左传》的形成与史学地位[N];光明日报;2001年
3 陈其泰;《春秋》与史学传统[N];光明日报;2001年
4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 瞿林东;民族凝聚力的源泉[N];光明日报;2001年
5 陈其泰;《公羊传》和《谷梁传》的史学价值[N];光明日报;2001年
6 周祥森;作为一种言说存在方式的史学评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陈鹏鸣;康有为“剽窃”说辨[N];光明日报;2003年
8 毛佩琦;《甲申》与晚明政治史的启示[N];北京日报;2004年
9 瞿林东;永久的青春[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葛剑雄;中国古代为何有重视历史的传统[N];北京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傅希亮;道德史观与《左传》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振;历史与诠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沈娟;述评章实斋“《春秋》经世”观[D];复旦大学;2011年
2 呼东燕;论孔子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爱英;孙甫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仲广军;对陈寿评论的思想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欣;浅论郝敬的《史记》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09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0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