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关于中国史学科的发展问题

发布时间:2019-07-06 11:32
【摘要】:正最近的学科调整中,中国史学科被列为一级学科,一时成为史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不少地方都在以各种形式讨论该学科的发展问题。其实,不管它是否列为一级学科,中国史研究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始终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大课题。学科的性质,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科的研究规范,学科的
[Abstract]:Recently, the discipline of Chinese history has been listed as the first-tier discipline, which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Many places are discu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in various forms. In fact, no matter whether it is listed as a first-level discipline or not, how and where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develops, is always a big topic worthy of in-depth thinking. The nature of a disciplin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 discipline, the research norms of a discipline, and the research norms of a disciplin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敏兰;近年来学术界对“封建”及“封建社会”问题的反思[J];史学月刊;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翔里;;神秘的中国西羌丝绸之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史威;;三峡库区全新世环境考古及环境演变研究综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张怀通;巫咸"考──兼论良渚文化向中原的传播[J];东南文化;2000年07期

4 崔之久,杨晓燕,夏正楷;初论古文化类型演替与传承模式的区域分异——以西拉沐沦河流域和汶泗流域为例[J];第四纪研究;2002年05期

5 莫多闻,王辉,李水城;华北不同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03年02期

6 杨瑞霞,张震宇,鲁鹏,周昆叔,张瑞云;黄河中下游数字环境考古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7 陈淳;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金宇飞;炎黄传说的考古学证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高蒙河;长江下游文明化初期的人地关系——多学科交叉的实践与探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古地理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钟国发;;西方异域信息与昆仑山-西王母神话的流变[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徐日辉;;古越鸟文化与农业经济初探[A];百越文化研究——中国百越民族史学会第十二次年会暨百越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京力;历史评价论研究——以中国古代评价问题为中心[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柳逸善;关于蒙古包的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方卿;专制与秩序[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征;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简史(中国部分)[D];重庆大学;2002年

2 崔艳华;先秦玉器与玉文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3 熊永强;中国史前雕塑人像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郭海成;农民·抗争·政治现代化[D];西北大学;2004年

5 陈琛;先秦祭坛及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黄富成;两周独弨马车构造技术的探索[D];郑州大学;2004年

7 张男;遗址博物馆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刘永军;原始战争与华夏国家起源[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刘义峰;孔子与《书》教[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罗正副;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岭;;如何看待“中国封建社会”论争?——从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谈起[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兰梁斌;;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民族性与时代性[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吴红;;科学史与历史学:对话及其可能[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沫若;;作者寄言[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张剑平;;郭沫若古史分期的研究方法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3 方诗铭;刘修明;;奴隶制时代和中国古代社会——评《奴隶制时代》[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4 葛志毅;;序: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田昌五;;坚持郭沫若史学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6 张宪博;;从王毓铨先生的两封信看他的学术观[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7 彭邦本;;世纪回眸:郭沫若古史研究特色的几点思考[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8 黄海烈;;顾颉刚“古史层累说”研究的不足与展望[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9 周九香;;郭沫若的历史人物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10 孙开泰;;郭沫若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开创——读《十批判书》[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李士菊;史论纵横探讨社会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7年

2 卢钟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时期关于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王红生;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非西方历史研究展望[N];光明日报;2000年

4 南开大学教授 常建华;从社会形态史到社会史[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曹江红;晚明社会变迁实质是社会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阚红柳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易代修史 信而有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梁树发;从《历史没有句号》谈起[N];西部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陈洁;何兹全:期颐老者眼中的红尘[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齐敏;马克思哲学视野下的中西封建制度比较[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韩永志;侯外庐土地国有论及其思想史意义[D];西北大学;2011年

3 徐韬;李宗侗学术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0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10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e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